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和丰村今年夏天新修的一段柏油马路赢得农牧民一致称赞。原来,旗人大常委会与旗财政局包扶和丰村时了解到,该村主要出行通道坑洼不平、毁损严重。包扶单位经过实地测量,争取项目资金140余万元,为该村新修了4公里公路。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乌拉特后旗依托“三级五包”工作机制。“三级”指处级领导干部包嘎查村,旗直驻旗单位负责人包社,一般干部包户;“五包”包信访维稳和矛盾化解、包脱贫致富、包地方发展、包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包基层组织建设。全旗3478名干部深入包扶点走访调研,敞开大门听取群众意见,帮助基层解决发展难题。
该旗建立了“三级五包”日常联系、任务推进、群众满意签字、考核评价等制度。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走家串户,与群众拉家常、话冷暖,成为群众代办员、服务员,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儿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拓宽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在苏木镇建立便民服务大厅,在嘎查村设立党员流动综合服务队和便民服务站(点),在3个边境派出所开通“爱民固边直通车”,推行群众连心卡、民情日记本、民情台账等制度。在全旗推广村民代表常设制,其中农区26个行政村已全部落实,在地广人稀嘎查提出户代表制。以“党员中心户+协会”模式,完成边境20个嘎查104户“党员中心户”创建及挂牌工作。对全旗农牧民党员、社区党员、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实施分类星级化管理。选派65名年轻干部到嘎查村、企业、社区、信访及艰苦岗位进行挂职锻炼。
该旗把群众满意作为标准,对基层提请解决的问题,建立近期解决、限期解决、长期解决3级台账,逐一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并建立跟踪销案机制,促进问题及时解决。旗委针对梳理归纳的186条意见建议立行立改,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制定专项整治方案,规定整改时限,目前已经解决百余条。督查组强化督查推进,并对已整改落实的问题适时进行回访,不断巩固整改成效。建立完善群众评议机制,通过群众满意度测评、召开座谈会、发放反馈意见表等形式,对重大问题落实情况进行公开“对账”,推动工作落实。今年以来,全旗123个部门单位、72户企业结对实施50个嘎查村“三级五包”任务,3478名机关干部联系8155户26493名农牧民,化解一批信访案件,累计为基层和群众解决难题216件。(记者 韩继旺 通讯员 格更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