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达茂旗进一步扩大农牧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范围,截至目前,该旗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71916人,参合率达到99%。据悉,达茂旗农牧民参合标准提高至425元,其中个人缴费80元,上级部门补贴345元。还新增了甲亢、冠心病(非隐匿型)等4种特殊慢性病门诊补偿,使特殊慢性病门诊补偿增至22个病种;新增了白血病、淋巴癌、原发性肝癌等6个重大疾病补偿病种,重大疾病补偿增至27个病种。
新农合等大批惠民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他们的健康意识。
58岁的赵振华在北梁生活了二十几年:“冬天要打炭,生火,夏天赶上连雨天,家就不像个家了,房子漏雨接了一桶又一桶。2012年7月20日那晚,下了大暴雨。半夜房子里进水了,齐腰深的水。”至今想起,赵振华仍心有余悸。
“夏天怕雨,冬天怕雪”。74岁的王秀莲生在北梁、长在北梁:“冬天受冻不算啥,关键是怕积雪,得及时爬到房顶上除雪,把雪除到院子里,再从院子里除到巷子里。有一年下雪,我排队上厕所时跌了一跤,差点背过去。”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住上新房”。这是十几万北梁群众的最朴素、最迫切的呼声。
自2013年3月起,自治区全面启动北梁棚户区改造,计划到2015年10月30日前全面完成。
2013年3月5日,北梁棚户区入户调查工作正式启动。
4月12日,国有土地上居民入户调查工作全面完成。
5月10日,集体土地上村民入户调查工作全面完成。
6月5日,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安置房一期工程开工。
9月18日,首批居住面积在25平方米以下的北梁居民分批开始选房。
12月21日,3万北梁人告别棚户区,住进新房。
除了生活环境的改善外,包头市还极力解决北梁棚户区居民参保人数少、缴纳保险等问题,对北梁棚改居民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给予了大量的优惠政策。
社会保障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保障,多角度、全覆盖的种种举措正在解决北梁居民的生活问题。越来越好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完善的保障,让北梁人看到了希望。
除了加强基本保障覆盖范围、保障程度外,城乡养老保险衔接手续、投保方式等一系列保障方法也越来越明确。
以社保为着力点增强农牧民发展能力
说起生活的变化,巴彦霍德嘎查70多岁的魏金元大娘合不拢嘴:“以前我得起五更爬半夜的放羊去,现在我住上了砖瓦房,即使坐在家里,一个月还有700来块钱养老金,这是我以前不敢想的事情。”
巴彦霍德嘎查是阿拉善左旗有名的移民村,村里一大半的村民都是响应国家退牧还草政策,从牧区搬过来的。刚搬来的牧民,习惯不了没有羊、没有草的生活,都大眼瞪小眼的抓了瞎。
村里及时为村民上了基本社保,并且想尽办法带动村民致富。现在,几乎家家都有温棚、菜地,老人们都享受了养老金。
谁能想到这些村民,过去都在牧区过着吃不上水、用不上电的日子,即使买点生活用品,也要在沙漠上一路颠簸四五个小时到城里。
村民们告别了“一穷二白”的过去,过上了有保障、有产业的日子。
自治区妇联也有着大动作。2014年,自治区妇联继续开展了巾帼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扶持创办各类巾帼合作组织,建立了“妇”字号龙头企业、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促进农牧民妇女知识更新、技术更新,提高科技致富能力和组织化程度,全区已建立留守妇女互助组织2500多个。
妇联不但为妇女群众发展生产提供资金、技术、智力等支持,还加大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项目实施力度,推动妇女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发展绿色生态农牧业、乡村牧区家庭旅游、农畜产品加工等创业就业项目,实现增收致富,为服务妇女群众“最后一公里”作出积极贡献。
自治区妇联相关工作人员说:“给予广大妇女基本的社会保障以及相关引导,是迈出的第一步。当基础保障到位后,怎样让她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更为重要。”
此外,自治区正在探索建立持有城镇居住证人员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办法,根据进城农牧民在城镇居住的时间、就业情况,将其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保障范围。还预计,用3年时间实现农村牧区常住人口社会保险全覆盖。
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是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村牧区群众的普遍期盼。有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农牧民的协作,希望就在眼前。(记者 梁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