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阳光倾洒在武川县哈乐镇地头垄间,金灿灿的油菜花随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花香。
在田埂旁搭建的一处帐篷外,排列着20多个蜂箱,成群的蜜蜂穿梭在油菜花丛和蜂箱间。
“已经来了2个多月了。我们主要是采草原百花蜜,这样的蜜值钱。”帐篷里,养蜂人夏文举坐在马扎上细心地挑拣着蜂王浆,他的老伴儿进进出出忙着晾晒花粉。
每年6月间,家在浙江嘉兴地区的夏文举,带着他的宝贝们,追随着花香来到武川县哈乐镇东南方向的油菜花地安营扎寨。
“有几十年了!”71岁的夏文举从十几岁时就开始跟随父亲养蜂,浙江、安徽、湖北、江苏、黑龙江、内蒙古等地都留下了他和蜜蜂们的足迹。
每天清晨,夏文举和老伴儿查看蜜蜂状况,接着就是取蜜。打开蜂箱时,蜜蜂漫天飞舞,他们熟练地从蜂巢中取出一块块沾满蜂蜜的隔板,轻轻地赶走上面的蜜蜂,把它放进特制的圆桶里,慢慢地搅动滚轴,将一滴滴的蜂蜜甩出来。“取蜜被蜜蜂蛰是家常便饭,蜂毒对人身体有益,不少人推崇蜂疗呢,只要脸不被蜇到就好。”夏文举看着桶底的蜂蜜慢慢上升乐在其中,“要是天气好的话一箱蜜蜂能产100斤蜜,一斤蜜可以卖上20元。”
在老夏看来,养蜂和种庄稼一样都是看天吃饭,一旦下雨,蜜蜂不但采不到蜂蜜,还得靠蜂蜜或白糖果腹,这就增加了养蜂成本。而且如果一只蜜蜂患病,不及时处理很快就会传染一箱蜜蜂。
不光蜜蜂们,如遇上恶劣天气,搭建的帐篷也遭殃了。“要是赶上大风大雨天,帐篷摇摇晃晃,而且里面潮湿,雨如果下得特别大,帐篷里就浸满了水。”夏文举说。
在放蜂的时候,夏文举会把蜂蜜、花粉等摆上桌子来卖。最近几年,来买蜂蜜的回头客越来越多。“人们看中的就是纯天然。”
为了赶花期,老夏像蜜蜂一样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哪里有花就往哪里转场,一年到头在外漂泊,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家呆几天。“我们已经习惯了,也不觉得辛苦了。”老夏憨憨地说。
夏文举的身体依旧硬朗,他的儿子子承父业也开始养蜂。这个暑假,夏文举还带上了上小学一年级的孙子,一家人的“花样”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记者 贾永强 通讯员 张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