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农牧区新貌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和浩特菜农也时尚 “微信朋友圈”卖菜订单多
内蒙古新闻网  14-10-16 15:06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一晚上的时间,我的微信公众平台就增加了1200个关注,个人的微信账号多了500个朋友。”吴永庆说,这是他在9月末首次登上电视之后所带来的影响。

  而接下来的10多天,陆续有电视台、网站、报社的多名记者找上门打算采访他。作为一名普通的菜农,吴永庆“火”的有些超出人们预料。

  吴永庆,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由于早出生了7天,所以没赶上“80后”这个“潮牌”,但他说:我有一颗年轻的心。

  上学时,吴永庆攻读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也曾在外地一些大公司担任职务。可随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他几经考虑决定回家乡内蒙古创业。

  “做点什么呢?”左思右想之后,吴永庆决定卖菜。但是他却立志做一名“不一样的菜农”。

  今年4月份,吴永庆在做好多方位的市场调查后,一心扑在了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舍必崖村的蔬菜大棚里。他说自己是“三不小菜农”:不添加农药化肥,不找中间商,不讲任何理由上门送菜。

  他还结合当下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以及大众的新型消费观念,用微信的方式卖菜。

  “自己种菜自己卖,客户全从微信来。”这是吴永庆的美丽构想。

  但现实情况是,人们对于在微信上卖菜这个事情的关注度并不高,有几个市民询问后也没有了下文。虽然久久未能开张,但吴永庆并没有气馁,每天穿梭在各个小区宣传自己的蔬菜。

  半个月后,他终于接到了第一笔生意,“对方是个20多岁的年轻妈妈,她选购了36块钱的菜,问我送不送,我说送。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回想当初,吴永庆感慨不已。

  从那之后吴永庆的生意逐渐好了起来,吴永庆告诉记者,现在他有14个蔬菜大棚,有微信好友1896人,累计买菜的人超过600人,经常买菜的人有200多个,他告诉记者,现在微信上销售蔬菜的份额已经占了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

  “三不小菜农给您送菜了。”又是一个送菜的日子。清晨不到6点吴永庆就开始在蔬菜大棚里备菜,上午9时30分他来到第一位客户家。虽然爬楼梯的同时拎着两大袋子菜,但敲门时的他依旧气息平稳声音洪亮,伴随着新鲜蔬菜送上门的,还有他灿烂的笑容。

  “老伴儿在网上买的菜,我们是第一次尝试,我还担心这小伙子找不到地儿,结果他来的还挺快。”在呼伦南路一个居民小区里,记者见到了吴永庆当天的第一个客户,一个60岁开外的老爷子,听到敲门声,立即将吴永庆迎了进来。“先试试,吃好了以后再跟你定。”老爷子如是说。

  紧接着第二家客户是在鄂尔多斯大街上的一个高级住宅区,恰巧赶上这里电梯维修,吴永庆只能拎着85元的菜一口气跑上七楼送菜。这家是2位老人带着一个不满1岁的婴儿。吴永庆说定菜的是老人的儿女。

  “怎么样,我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吧。”送完菜后,吴永庆一脸轻松跑下楼,语气颇为自豪。仔细一打听才知道他的业余爱好就是跑步,没事的时候跑个三四十公里很轻松。10月18日至22日吴永庆还要去北京参加国际马拉松赛,为此他还专门通过微信跟他的客户提交了“请假条”。

  据吴永庆介绍,他现在一天只能满足25家的送菜订单,超出去的部分只能让对方改期。“有两个制约因素,一是蔬菜的品种还不够丰富,二是客户群体不集中,送菜不方便,成本较高。”

  吴永庆构想:以后将呼和浩特市市区划分成多个片区,集中连片推广,雇人专门负责送菜,确保能够对顾客服务到位。而这样也可以将吴永庆从送菜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做好统筹规划,把菜卖到千家万户,把这项事业做的更大更强。(尚虹波)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老有所乐
养殖双峰驼
感受别样的公主生活
书画庆国庆
治安检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歌舞醉了俄罗斯
特色教育刮起民族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