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10月,乌鲁布铁猎民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滑子菇基地参加劳动,每天能赚280元,从育菌到采摘收入能超万元呢!”猎民阿晓红笑着说。
身处大兴安岭深处的鄂伦春自治旗乌鲁布铁镇乌鲁布铁猎民村是鄂伦春族人口比较集中的民族村之一。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以创建“五个好”党支部为抓手,以猎民就业增收为目标,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大力发展民族特色经济,传承民族文化,为猎民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该村党支部通过建设种养基地,逐步形成以滑子菇种植、罗曼鸡养殖、鄂伦春马和肉羊养殖等为主导的特色种养殖产业。今年投入35万元,建起12栋滑子菇大棚,种植滑子菇20万棒,是该旗最大的滑子菇种植基地。
“20万棒滑子菇,可实现收入60余万元,是猎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乌鲁布铁镇副镇长陈新宇介绍道,这个村养殖罗曼鸡1万只,日产蛋600公斤,鸡蛋销往大杨树周边和黑龙江省等地,新增收入20多万元。
该村建起肉羊养殖固定草场和标准化圈舍,购置粉碎机等机械设备,稳步扩大养殖规模,现存栏肉羊750只;建成1000平方米的马圈,养殖鄂伦春马148匹,成为该旗繁育优良鄂伦春马的重要基地。
该村以提素质、强能力为目标,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和猎民村生产基地,实施农猎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加强对猎民群众科技实用技术、民俗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让猎民掌握实用技术的同时外出参观学习,鼓励猎民自主创业。
去年,该村新建170平方米活动场所,成为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阵地。投入使用的民族文化展厅和民族手工艺坊,共有狍皮制品、桦树制品、猎刀、根雕、图片和动物标本等60多件展品,向外界展示了甘河流域、奎勒河流域的鄂伦春民族传统文化。组建猎民马队,配合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纪录片《鄂伦春人》,配合旅游卫视《大驾光临》栏目组拍摄反映猎民生活的旅游专题片;聘请专业人员辅导创作《乌鲁布铁之歌》,被评为第二届中国村歌大赛十佳村歌奖,增加了猎民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3年,该村猎民人均生产性收入达6415元,比2009年增长3倍多。猎民村党支部被自治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记者 李新军 通讯员 侯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