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平坦的通村公路、一座座漂亮的砖瓦房、一片片规划有序的农田……走进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镇科泊那木格嘎查,一幅充满生机的新农村牧区画卷展现在眼前。谁能想到,曾几何时,这里还是黄沙漫漫、盐沼遍野、交通闭塞,经济基础薄弱的后进嘎查。“我们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全靠有个好党支部!”农牧民称赞道。
“科泊那木格”蒙语意为“边缘的沼泽地”,科泊那木格嘎查是地处腾格里沙漠东部边缘的偏僻小村。“嘎查偏僻,嘎查党支部班子的思想却不能守旧。”2008年嘎查新领导班子组建后,针对嘎查农户种植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的实际,转变落后农业生产方式,引进制种龙头企业北京凯福瑞公司与农牧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整体流转土地约3034亩。土地流转,让嘎查60%的人口从中受益,农牧民当上公司员工,在家门口就挣上了工资,嘎查农牧民收入当年实现翻番,人均增收1万元。嘎查党支部还带领农牧民种植梭梭、柠条、花棒,造林12万亩,筑起一道绿色防风屏障。
嘎查党支部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依托充沛的草料基础,建起科泊那木格农牧民新型无公害肉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经营模式,无偿为社员提供仔猪,育肥猪出售后再向合作社支付仔猪款。几年来,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已辐射带动养殖户50多户,养殖基地2万平方米,年经济效益百万余元。
为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困难,嘎查党支部带领党员走村入户了解实情,积极争取项目,先后为嘎查铺设砂石路25公里、解决前滩42户280多人、500多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实施4眼井800亩土地的膜下滴灌项目,还先后引进富通砖厂、吉兴建材,每年创收8万元。
通过广开发展思路、收入渠道多元化,科泊那木格嘎查人均纯收入由2008的4000元增加到2013年的1.5万元,嘎查集体经济积累也由1.5万元增至21万元,农牧民养老保险及合作医疗参保率覆盖率均达100%。(记者 刘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