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斌:群众才是曲艺创作的最终归宿
11月14日,记者来到位于金隅时代的华韬文化工作室,首次见到了内蒙古二人台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员、导演梁斌。“早啊小薛!本来昨天想在电话里跟你谈,又怕谈的不够充分,所以咱就面谈。”和蔼可亲的梁斌一句话打破生疏感,开启了融洽的聊天模式。
眼前的梁斌长相斯文,言语幽默,很难看出他已经风里来雨里去从事曲艺工作多年。“我凭借‘热爱’二字从事曲艺工作,不知不觉已21年了!”梁斌笑着说,“很多人看我在舞台上嘻嘻哈哈,便羡慕我的工作轻松。其实,他们只看到舞台上、荧幕上光鲜亮丽的我们,却看不到背后的辛酸。就拿拍戏来说,虽不是苦力活,但平均每天要拍摄16—18个小时,这样的强度和规律不是人人都能承受的。但是历尽千辛万苦,完成一部作品时,甭提有多高兴了,一种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梁斌说。
在谈到如何才能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曲艺作品时,他说:“一部小品要经过反复的排演,甚至需要演出上百场,通过吸收借鉴观众的反馈意见,最终才能成为优秀的作品。一部好作品不仅能逗乐观众,还要有合理的剧情能经得起推敲。二人台全是从生活中取材,观众一看便会将角色与身边的人联系在一起,那些无厘头的搞笑剧,虽然能令人捧腹,却并不能带给观众长久的思考,正如习总书记所讲‘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在尊重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将艺术的真实性与市场性完美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提出打造文化繁荣的亮丽风景线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引导与精神支持。通过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更加坚定了他对曲艺工作的信心,感受到了今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杨善洲、孔繁森等人民公仆,这对文艺工作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我4月份于山西拍摄的《段爱平》和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不谋而合。段爱平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最美村官,在当代中国,就需要多创作出充满正能量的作品,启迪人们的思想,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在谈到内蒙古曲艺工作的前景时,梁斌信心满满:“内蒙古的文艺方向就是建设文化大区。伴随着文明城市建设的逐步深入,内蒙古各文艺团体合并后成立了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成为培养文艺人才的基地。如今,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文艺事业、商家对文艺事业的投资逐年增加,全区各地的艺术家也必将越来越积极投入到文艺创作当中,在如此好的大环境下,文艺事业一定会迎来崭新的明媚的春天。”(见习记者 薛来)
梁斌,1976年生,国家一级演员、电影导演、第10届、11届内蒙古青联常委、副秘书长,我区著名二人台演员。2000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有:《青年乌兰夫》《阿霞》《民族连》等,电影有:《谁是卧底》《王长喜回来了》《老寨》《驴皮影》《看见你的歌》《开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