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掌握马铃薯的体温
“通过这个屏幕,可以看到所有种薯的‘体温’,一旦‘发烧’或温度过低,就要启动控制设备来调节。”工作人员介绍的这个充满科幻色彩的场景,出现在四子王旗境内的中加农业产业园区。考察团一行在这个园区的种薯储藏库里看到,温度传感器时刻监测着库内马铃薯的表面温度,并将数据实时传至总控设备。在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的同时,带动农牧民加入到产业链条中,和龙头企业″抱团获利″,此举既形成了产业化扶贫的新力量,又促进了当地农牧业产业化发展。
目前,中加农业产业园区已经完成投资1.8亿元,建成的组培室、智能温室、亿粒微型薯库、日光温室及万吨种薯库已全部投入使用,生产马铃薯脱毒苗3000万株,原种6000万粒,流转土地2.4万亩,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繁育基地建设,涉及600余户2000多名农民,每户平均增收1万元。仅流转土地和用工,当地农民可从中加公司获得人均年收入8000元左右,比土地流转前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500多元。
不仅如此,一系列产业化扶贫的举措,正在四子王旗农村牧区显示出强劲的带动效应——
建成马铃薯大中型储窖13座、60吨马铃薯储窖238座,存储能力累计达到7.7亿斤,建设万亩马铃薯、油菜籽和葵花高产示范园区4处;
引进民丰薯业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马铃薯系列制品项目,万吨马铃薯速冻薯条和全粉生产线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
新增膜下滴灌3.47万亩,设施农业累计达到51.4万亩,基本达到全旗农业人口人均4亩节灌田的目标……
儿女都在呼和浩特工作,自己也常年在呼市打工,张老汉一到农时还要赶回四子王旗老家种马铃薯,这是因为他家的45亩地今年由财政出资改造成水浇地了。“旱地每亩才产马铃薯1500斤,水地每亩最少能产5000斤,按每斤7毛钱,算算差多少钱?”他说。
结束了一天的考察,李阔表示乌兰察布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出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牧业发展之路,做大做强马铃薯、肉羊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四子王旗″十个全覆盖″工作大胆创新思路,根据各地区特点分类实行、对症下药,具有一定的学习示范作用。我们要对照学习四子王旗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我市″十个全覆盖″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前安排部署明年工作。
我们坚信,在新的一年,只要我们能及时查找自身不足,学习其他盟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发展的路径一定会更加科学,发展的脚步一定会更加坚实,只要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必定会被打造得更加亮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