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伦贝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因地制宜搞建设 实事求是惠民生
内蒙古新闻网  14-12-29 12:14 打印本页 来源: 呼伦贝尔日报  
 

  时刻掌握马铃薯的体温

  “通过这个屏幕,可以看到所有种薯的‘体温’,一旦‘发烧’或温度过低,就要启动控制设备来调节。”工作人员介绍的这个充满科幻色彩的场景,出现在四子王旗境内的中加农业产业园区。考察团一行在这个园区的种薯储藏库里看到,温度传感器时刻监测着库内马铃薯的表面温度,并将数据实时传至总控设备。在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的同时,带动农牧民加入到产业链条中,和龙头企业″抱团获利″,此举既形成了产业化扶贫的新力量,又促进了当地农牧业产业化发展。

  目前,中加农业产业园区已经完成投资1.8亿元,建成的组培室、智能温室、亿粒微型薯库、日光温室及万吨种薯库已全部投入使用,生产马铃薯脱毒苗3000万株,原种6000万粒,流转土地2.4万亩,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繁育基地建设,涉及600余户2000多名农民,每户平均增收1万元。仅流转土地和用工,当地农民可从中加公司获得人均年收入8000元左右,比土地流转前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500多元。

  不仅如此,一系列产业化扶贫的举措,正在四子王旗农村牧区显示出强劲的带动效应——

  建成马铃薯大中型储窖13座、60吨马铃薯储窖238座,存储能力累计达到7.7亿斤,建设万亩马铃薯、油菜籽和葵花高产示范园区4处;

  引进民丰薯业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马铃薯系列制品项目,万吨马铃薯速冻薯条和全粉生产线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

  新增膜下滴灌3.47万亩,设施农业累计达到51.4万亩,基本达到全旗农业人口人均4亩节灌田的目标……

  儿女都在呼和浩特工作,自己也常年在呼市打工,张老汉一到农时还要赶回四子王旗老家种马铃薯,这是因为他家的45亩地今年由财政出资改造成水浇地了。“旱地每亩才产马铃薯1500斤,水地每亩最少能产5000斤,按每斤7毛钱,算算差多少钱?”他说。

  结束了一天的考察,李阔表示乌兰察布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出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牧业发展之路,做大做强马铃薯、肉羊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四子王旗″十个全覆盖″工作大胆创新思路,根据各地区特点分类实行、对症下药,具有一定的学习示范作用。我们要对照学习四子王旗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我市″十个全覆盖″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前安排部署明年工作。

  我们坚信,在新的一年,只要我们能及时查找自身不足,学习其他盟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发展的路径一定会更加科学,发展的脚步一定会更加坚实,只要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必定会被打造得更加亮丽美好!

[责任编辑 张睿 ]

魅力蒸汽机车
还是大棚收入高
大棚里栽花卉
安装太阳能面板
特警巡逻 备战春运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新年诗会
护路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