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组织和转型 在密林深处发出回音
内蒙古新闻网  15-02-10 09:27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2月5日上午,当记者见到内蒙古大兴安岭甘河林业局党委副书记商晓东时,他正忙着筹备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听取群众意见。他说,现在群众反映最多的还是企业转型问题,我们林业局党政一把手带头,每位领导班子成员都在深刻地剖析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逐步认识到,对企业转型在“谋事要实”方面,与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新标准差距很大,国家提出实施天保工程十多年了,而许多非林产业项目长期停留在计划、可研、探讨过程中,有些项目虽然有了一些进展,但群众参与率低,形不成规模效益,就业压力日益加大。面临转型一些党员干部思想意识仍然停留在等、靠、要的阶段……

  但从1958年,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用火热的激情拉开了建设甘河林区的序幕的那一刻,直至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广大务林人在莽莽兴安建立了这座新兴林城。目前,甘河林业局所在地——甘河镇常驻人口2.1万人。林业局现有在岗职工2908人,离退休职工6750人。基层党组织71个,党员912名。主体生态功能区面积35.7万公顷,森林覆被率93.29%。几十年来,在一代一代甘河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面貌环境大为改观,棚户区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稳步推进。

  通过认真学习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深化改革深刻剖析自身能力素质方面的差距,提出党的建设首先是自己的建设,自己建设首先是价值观建设和能力素质建设的新思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树立人人成才的新理念,以甘河镇2万多群众为基础,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共同迎接企业转型的新时代。

  有人说,林业局的功能是“把最高贵的精神享受换算成一个具体的数字”。甘河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人是文化的载体,抓文化其实是在抓人的素质,而素质结构优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和前提。甘河,鄂伦春语意为大河之意。“甘河有水皆酿酒,兴安无树不摇钱”,鲜卑公主和生命之泉的美丽传说造就了甘河之水的盛名。正因水质好,甘河豆腐享誉林区。的确,经亲身体验,每顿饭光豆腐能吃个半饱。

  “建议利用甘河地下水质优良的优势,强力推进矿泉水开发产业,打造低碳绿色环保产业。”“建议做强甘河豆制品品牌项目,应在招商引资上下工夫……”甘河林业局职工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

  汇聚众智,一份份产业转型推进策划书酝酿而生:发展以绿化种苗为主的森林资源经营产业;强力推进甘河源头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打造矿泉水、干豆腐低碳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树莓种植、野猪养殖、黑木耳培植、野生浆果采集等家庭经济产业……

  林业职工张玉华的桦皮画获得了中国林产品交易会的金奖。10年前,她的鑫桦民族手工艺厂成立,如今,她出产的桦皮画、树枝艺术品、原生态皮革制品被呼伦贝尔市旅游局认定为旅游纪念品,得到国内外客商的好评。她厂中80%的职工都是残疾人,她的艺术品厂成了甘河林业局的“爱心工厂”。她自豪地说“在林区组织和转型的道路上,我希望能把这些散发着大森林气息的民族手工艺品推介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老舍、叶圣陶、曹禺、翦伯赞等20多位知名人士都曾来过甘河,其中老舍有很多文明遐迩的诗句和散文便是创作于甘河,“高岭苍茫低岭翠,幼林明媚母林幽”等精典名句就来自老舍诗二首——《大兴安岭》。正因甘河文化底蕴深厚,甘河人注重企业文化的构建,秉承“一年靠运气,十年靠经营,百年靠文化”企业文化理念,正在深入开展“甘雨行动”企业文化年系列活动,即:我学习、我提高,打造学习型企业;我助人、我为善,争作甘河好人活动;我文明、我分享,建设秀美甘河活动;我奉献、我光荣,爱心帮扶活动;我参与、我快乐,职工风采展示活动;我运动、我健康,群众健身活动;我融入、我快乐,我是企业主人翁建言献策活动;我说到、我做到,公共场所禁烟活动。开发人的文化潜能,用文化提升经济品位,成为甘河林业局企业经营的显著特征。(记者 刘玉荣)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乳业博览会开幕
夕阳乐园
我的风筝我的梦
安全牢记心间
119名残疾人拿到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鸟类的天堂
文化墙上的故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