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山,男,汉族,1957年5月出生,群众,研究生学历,满洲里市平安创伤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刘长山同志创办的满洲里市第一个民营独资的创伤二级专科医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民营创伤专科医院。22年来,他始终坚守在临床急诊急救的第一线,用医道仁心挽救生命;22年来医院接待各种急诊病人210万人次,实施疑难手术两万多例,急诊创伤手术6万多例,抢救各种急诊、内外妇儿科病人3万多例,为满洲里市在医疗保健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先后吸纳500多名大中院校生、军属、下岗职工、贫困人员、残疾人等就业。
杜彬,男,汉族,196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内蒙古森工集团资源林政管理处处长,高级工程师。杜彬同志从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26年,作为林区森林资源管理、监督战线的技术骨干,他勤于探索,刻苦钻研业务,研究各项规程,探讨摸索适应林区资源管理工作的办法和机制,把一腔热血倾注在林区的森林资源保护事业上;他团结资源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策方针和林管局总体部署,高标准、严要求,使林区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水平和能力稳步提升,为林区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林区森林资源持续保持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三增长”态势,资源保护管理成效显著。他多次被自治区林业厅、自治区林学会授予“自治区林业系统青年科技标兵”称号;2012年荣获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
敖其尔,男,蒙古族,1987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陈巴尔虎旗巴彦哈达苏木巴彦哈达嘎查团支部书记。敖其尔同志给牧民网吧安装无线上网卡,让嘎查青年通过上网查看信息、下载养殖技术资料、学习实用技术,提高畜牧业经营知识和文化水平。为提高嘎查养牛户牧业生产效益、增加牧业生产收入,他利用青年人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快的特点,协调养牛基地,组织嘎查青年牧民80余人考察学习科技养殖技术。他采取团员青年带群众、富裕户带困难户的“一帮一”结对方式,帮技术、帮资金、帮信息,使11户贫困户脱贫。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80万元资金,创建了“阿拉木斯”骑马场,年纯收入30万元。在他的努力下,巴彦哈达青年牧民专业合作社与蒙草牧草公司达成合作战略伙伴,签订三年的合作合同,使社员和牧民增收128万元。
薛丽敏,女,汉族,196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专科以下学历,扎兰屯市丽敏大酒店总经理。她始终以“诚信守法,聚德经营”为经营理,创造了许多的奇迹。由原来的3人小店,发展为总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员工50多人、固定资产达500多万元的集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丽敏大酒店”,成为扎兰屯市餐饮业一流的“大酒店”,为扎兰屯市服务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她兼任市工商联副主席后,紧紧把握“服务立会、服务兴会”的理念,践行“创新、务实”精神,努力为会员单位做好服务,赢得了政府的支持和会员的广泛认可。她先后被评为呼伦贝尔市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荣获全国五一帼标兵称号。
孙丽杰,女,汉族,197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内蒙古科尔沁王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正瑞管业车间工人、助理馆员。孙丽杰同志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她认真钻研技术业务,严把产品质量关,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始终保持国家优级标准。她既当生产者又当销售者,经常跑用户、跑工地、跑市场,销售业绩突出。她经常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她提出的生产地膜项目为农民服务的建议实施后为企业增效100多万元。
董有林,男,满族,196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突泉县东杜尔基镇杜祥村党支部书记。为带动村民发展奶牛养殖业,他亲自外出考察,带头示范,使全村奶牛头数大幅增加,成了全村的致富产业。为了保证奶质、扩展牛奶销路、提升经济效益,他用自己家的房产等作抵押,向信用社贷款20万元引进挤奶设备。他抓住蒙牛落户兴安盟的有利时机,多方协调,建立起第一家和蒙牛签约的占地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机械挤奶站。如今,杜祥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奶牛养殖专业村,全村奶牛养殖户144户,奶牛存栏650头,全年奶业产值300万元,户均增收1.7万元。他还发动群众把村里废弃的耕地重新整合,建鸡舍和大棚养鸡种菜,年生产反季节蔬菜150万公斤,户均增收1.5万元。2010年他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
沈建平,男,汉族,196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兴安盟草原工作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沈建平同志参与《优质细毛羊选育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的研究与实施,新增产值366万元,间接经济效益1.78亿元,并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他参与的《草原蝗虫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项目》研究,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此项目推广实施后,全盟累计防治面达4581.3万亩,有效治理了蝗虫灾害,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2013年他参与的《内蒙古草原害虫生物防治技术推项目》研究,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目前“草原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已在全盟推广,年均减少畜牧业损失1630万元,农牧民年人均增加收入720元。他本人荣获2010年自治区劳动模范。
于海洋,男,汉族,1985年5月出生,群众,大学本科学历,霍林河露天煤业有限公司机电修配厂采掘车间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在恶劣的环境下,于海洋和他的工友们一年四季天作房顶,风作伴,天天作业在野外,一干就是7年。他始终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积极投入技术创新,始终秉承“技术革新为第一生产力”的理念。2011年10月,他负责对3台27立电铲的PLC进行改造,通过20余天的日夜奋战,3台27立电铲电气系统全部改造完毕,此改造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60余万元。2013年3月,他又对2703电铲多次出现提升失控现象故障进行技术攻关,提出外并联电磁阀和逆变柜同步控制,同时用两个电磁阀控制一个抱闸系统,改造后电铲运行稳定,杜绝了电铲提升失控这一故障。2013年7月,为了解决14立电铲电机经常烧毁的问题,他主动请缨破解此难题,经过改造电机故障率下降1/3,每年可节约成本20余万元。他先后荣获煤炭行业优秀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电投优秀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
田春艳,女,蒙古族,1975年7月出生,民建党员,研究生学历,恒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通辽中心大街证券营业部经理、理财规划师。田春艳同志从事证券工作16年,现为注册担保风险师、国家理财规划师。她带领恒泰证券通辽营业部精心培育证券市场,通过开展投资者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政策法规、倡导健康投资理念,迅速扩大了企业影响力。她对通辽地区的证券市场进行了重点调研,并重点推动了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为股民提供了新的理财融资渠道,推动了当地证券市场的发展。她积极探索中小企业融资这一难题,创办了通辽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网、通辽市中小企业管理咨询网,积极参与政府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多种解决的方法,努力做好政府融资平台的好帮手。
王清军,男,汉族,1961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内蒙古百年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清军同志2003年7月出任百年酒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时,企业负债1600多万元。历经10多年发展,企业现有固定资产2.4亿元,累计上缴税金2亿多元,安置下岗人员700余人,为社会公益事业捐助达800万元以上。他本人先后获得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级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等。所在企业被评为自治区非公经济新星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A级信用纳税人企业、全国酿酒行业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国家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企业产品“开鲁老白干”、“开鲁老窖”、“开鲁大麯”系列被评为内蒙古名牌产品,“开鲁”牌、“草原马神”牌、“相知百年”牌商标荣膺自治区著名商标,100多个品种的产品销往全国二十多省市和地区,横贯内蒙古东西全境,成为内蒙古民营经济工作中的精英翘楚。
罗星,男,汉族,197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内蒙古霍煤鸿骏高精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经济师。罗星同志多年从事普铝电解、铸造及三层液精铝电解、铸造工作,多次担任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项目负责人,特别是在铝电解生产及技术研究方面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并有许多结合现场生产需要的技术发明创造。其本人荣获200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质量(QC)管理小组优秀成员;在2003年通辽市职工技协及经济创新活动中被授予“能工巧匠”称号;2004年发明的“侧壁立式储料箱”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重大创新成果,年创效160余万元;2007年5月获得首届“中国铝业杯”中央企业青年创新优秀奖;2010年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2011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工程。
隋国臣,男,汉族,196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专科以下学历,通辽市鑫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木工班长。隋国臣同志20年前从赤峰农村来到通辽市北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当了一名木工,先后在霍林河1#住宅楼建设工地、白音太来市场建设工地做木工。他勤劳朴实,虚心好学,工作中不断向老师傅学习经验,向技术人员虚心求教,下班之后挑灯苦读,研究木工在施工中的新技术。发明了多项木工在模板支撑和制作安装的新技术,即节省了工期又节约了成本还保证了质量。2008年被任命为开发区青年创业园木工组长兼技术员,他更加珍惜这个机会,摸爬滚打在工地,得到了班组和项目部的交口称赞。2010年以来,先后在通辽市佳家花园一期、二期廉租房建设中任木工组长兼技术员,为翠提东郡保障性住房二期获得自治区质量达标做出了贡献,同时在参加“十二五”时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劳动竞赛活动中表现突出,于2012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龚胡达古拉,女,蒙古族,1962年9月出生,群众,专科以下学历,扎鲁特旗乌力吉木仁苏木查干诺淖尔嘎查农牧民。龚胡达古拉同志大力发展黄牛养殖业,筹措资金5万元,新建5间标准化家庭改良站,并聘请一名技术员,彻底解决了差设施数、缺技术等实际问题,现有黄牛210头,畜牧业收入达68万元。在她的带动示范下,有效地推动了全嘎查牛产业的发展。她连续三年帮扶了一户困难牧民,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牧民的医疗费问题,使病人得到有效治疗。她还帮扶周围其他困难群众,带领他们摆脱了贫困。
徐春青,男,汉族,196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专科以下学历,平煤投资公司元煤矿区物业管理公司水电暖管理中心供暖班班长。徐春青同志在供暖一线一干就是23年,当班长22年,任劳任怨,默默付出,凭着超强的责任心、敏锐的判断力、过硬的技术及优秀的素质,带领着全班人员完成着一项又一项的工作任务、排除一个又一个的机械事故、解开一组又一组的技术难题;累计大修锅炉20多台次、排除除尘器故障、鼓引风故障、锅炉高低结焦故障和水泵、循环水泵故障、粉煤系统故障等上千次,挽回经济损失累计超过300多万元。他的辛勤工作为矿区近万户居民送去了温暖,得到居民和企业的认可,2010年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
谢金龙,男,汉族,197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元宝山露天煤矿采矿一部轮斗机机长。谢金龙同志主持技改50多项,克服红粘土、大石块等技术难题,轮斗机月最高产量从10万立方米/月提高到74万立方米/月。创新并实施了“定点承包管理法”、“大工种联合作业法”,每班由8人减至5人,达到世界同类设备人员配置水平。创新并实施的轮斗机下挖工作法和“迈步式采扩帮工艺”,提高剥离量30万立方米,节约剥离费180万元。实施轮斗机倒堆作业法和轮斗机做坡道工艺,填补国内连续开采工艺的空白。研制的“网格式轮斗”,月剥离量提高21万立方米,月增加产值200万元,多项改造为企业创造2亿元的经济效益。他的机组连续7年实现零工伤、零事故、零三违,做到设备无故障、人员无违章、班组无隐患。2012年荣获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
李素梅,女,满族,1971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赤峰华源毛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高级政工师。李素梅同志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工作环境噪音大,劳动强度大,既累又辛苦,每天巡回机台要走几十里的路程,在细纱岗位上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纺纱本领,成为生产一线的骨干和技术尖子,还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的操作方法,并在毛纺行业进行推广。在她的挡车生涯中,她的出勤率、产量、质量在车间一直名列前茅,一个人完成了两个人的工作量。在销售公司承担开拓市场工作后,公司的销售收入突破年销售2亿元大关。1995年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
高振安,男,汉族,195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燕京啤酒(赤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党委书记、高级经济师。高振安同志在赤峰市工作的十四年里,坚持积累发展与资本运作并行,企业发展有三个啤酒生产子公司,一个白酒分厂,资产从不足亿元发展到目前总资产9.68亿元。2014年,其公司累计生产啤酒259,880.76吨,销售啤酒259,563.54吨,实现销售收入55,104.77万元,实现利润8,140.45万元,实现税金15,572.106万元。他本人于2005年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2012年荣获自治区十名最具影响力的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
王敏太,男,汉族,196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赤峰市元宝山区元宝山镇南荒村党委书记。王敏太同志为南荒村“转型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投资9000多万元,实行村组通油路19.5公里;14个村民组街道全部硬化,硬化面积23万平方米;修建农民休闲广场二处,面积2.13万平方米;对全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每月100-1000元不等的养老金;对考入大学的学生发放2000-50000元不等的奖学金;村民的合作医疗费、自来水费、有线电视收视费全部由村里承担。2011年村集体和联办企业转制经营后,村级集体收入每年增加1000多万元。截至2014年末,全村总产值实现6亿元,村级收入达到3200万元,村集体存款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万元,农民人均存款10万元,入库税金实现3600万元,使一个原有2000多万元外债的穷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富裕村。南荒村先后荣获了全国文明村、自治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薛志国,男,汉族,196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怀柔分公司敖汉旗驻北京流动党支部书记。十几年来,薛志国同志带动7000多名保安及其数以万计的家属在京安居乐业,人均年收入达到五万元以上,让200名流动党员找到了“家”。他带领的保安队伍为220个客户单位服务,被誉为望京新城“守护神”。他还介绍数万人进京打工、帮助千人创业。他的团队每年无私奉献,帮助越来越多的家乡人来京看病、办事,资助贫困户和贫困学生,被人亲切的称为家乡百姓的“驻京办”。
王秀芝,女,蒙古族,196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秀芝同志主持选育并通过的自治区认定辣椒新品种15个,2010年以来在内蒙古、海南、云南等14省推广130余万亩,为农民增效10亿元以上;引进并集成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每年为赤峰设施农业培育示范种苗320万株,比传统育苗增产10%以上。她提出的议案建议26项,其中“保护草原生态增加草原补贴数量和标准”、“加强完善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两项建议得到了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
肖喜林,男,汉族,196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专科以下学历,锡林郭勒盟红井源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副经理。肖喜林同志是红井源油脂公司2003年组建后,第一批招收的农民工,经过自己不懈努力,现在已成为公司技术骨干、油脂加工技术一级工。他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带领广大职工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他以勤奋的工作作风和以厂为家的主人翁思想,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和技术能手。2010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
特木热,男,蒙古族,1960年1月出生,群众,专科以下学历,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苏木布彦嘎查嘎查长。特木热同志为发展嘎查经济,引导牧民致富,积极协调引进优良畜种并对原有畜种进行改良,提高了抗灾能力,使牲畜成活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家庭人均纯收入比往年提高了50%。整合12户贫困牧户草场,实行出租流转,使草场保护落到实处,缓解草场压力的同时增加了贫困牧户的收入。针对连年干旱少雨,牧民收入单一的现状,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依托人口转移优惠政策,使嘎查90余名牧民进城从事马头琴制作行业,提高了嘎查牧民的收入。在他的带领下,嘎查90%牧户生活达到小康水平,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达40余万元。他本人先后获得全国“长安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锡盟劳动模范、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斯日古楞,女,蒙古族,197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正蓝旗蒙医综合医院科室主任、副主任医师。斯日古楞同志从事基层医疗工作以来,把救死扶伤及白衣天使的职责放在首位,每年门诊量3000人次左右。2003年在抗击“非典”中,不顾自身安危,冲锋在工作的第一线,协助旗防疫站投入到全旗的流调工作中,为维护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和群众稳定做出了贡献。她先后发表30多篇论文,其中多篇获得国家、自治区级奖项。2001年被选为首批“老蒙医继承人”,她多次被评为盟“三八”红旗手、旗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张根九,男,汉族,196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专科以下学历,内蒙古丰川酒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车间主任。张根九同志通晓制酒工艺,谙熟车间管理,大力推进科学、创新管理,建立了以“零差错”为主要内容的质量管理制度;坚持不懈地推进技术创新,研究出“旧窖挖补活化处理”创新技术,增产增效明显提高。他重视推进新产品开发,将传统工艺与时尚口味相结合,先后推出新产品20多个,改进传统产品8个。他注重落实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融汇于车间管理,使企业文化成为推进企业振兴的软实力和生产力。他和几名爱心人士成立了乌兰察布市公益促进会,一年来捐赠100多万元的物资,救助贫困学生90名合计54000多元。2010年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奥宝平,男,汉族,1977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金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主管。奥宝平同志在作为项目负责人,始终奋战在工程一线,白天组织生产,统筹协调;夜晚监督质量,处理突发状况。为了保证市重点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工程如期交付,作为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奥宝平为工程施工倾注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节假日从不休息,为了几千户亟待乔迁的低保居民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幸福。2012年夏天,乌兰察布连降暴雨,为了保护霸王河两岸及下游河道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带领全体亿利金威的员工第一时间投入抗洪队列。他身先士卒,亲自上阵扛沙袋、用铁锹加固堤坝,始终在一线冒雨指挥,为抗洪做出了突出贡献。
赵云,男,汉族,196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创能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业务主管、工程师。赵云同志在乌兰察布市创能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担任工程技术人员,具体负责集宁新区天然气地下管网规划和一线现场指挥工作。在他带领下,建设了布局集中、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环保高效的现代化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煤炭及其下游产品的循环开发利用,为打造成自治区重要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做出了贡献。
乔屹基,男,汉族,197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内蒙古卓资县梨花镇东壕赖村党支部书记。乔屹基同志为改变传统的种植业,探索完善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科技人员+农户”的模式,注册成立了“富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种植园区1782亩,打造了脱水蔬菜、大棚滴灌马铃薯、大棚青椒、红萝卜十大特色产业,产品远销北京、天津、太原、石家庄和国外市场,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人均增收6600余元,每个农户在合作社平均年收入达到11460元。先后改造了中心村两个,危房改造286间,为全村新打机井16眼、修河坝2460延长米、扩大水浇地2100亩、修建通村水泥路18.3公里、通村砂石公路8公里、建沼气池76座,并争取资金新建一处容纳286户村民的互助幸福院。
韩伟,男,汉族,197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补连塔煤矿连采二队队长、助理工程师。韩伟同志在近20年的煤矿工作中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尽职尽责,在岗位上书写奉献,在平凡中创造了奇迹。他带领全队员工,积极投身生产,严格安全管理,上下齐心协力,年年圆满完成公司及矿内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他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安全没有保障的工作坚决不干,多年来,他带领的队伍从未发生轻伤以上事故;他积极钻研,勇于创新实践,主持连采设备小改小革100多项,在连采机国产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丽芬,女,汉族,197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内蒙古蒙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化验室主任、工程师。刘丽芬同志研发的机场跑道专用水泥,完成高钙粉煤灰、铬渣作为矿化剂生产熟料的基础性试验、利用硅钙渣煅烧硅酸盐水泥熟料、利用硅钙渣作为混合材生产P.C32.5R水泥等技术创新,他发明的《一种利用低品位工业废渣代替铁质原料生产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方法》、《一种利用工业废渣在5KT/D干法窑上生产特低碱水泥熟料的方法》获得国家专利,为企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10年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
乔玉华,男,汉族,196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内蒙古双欣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级工程师。乔玉华同志作为双欣公司的创始人,从2000年创业至今,双欣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到现在资产规模近200亿元、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大型企业,团队也由当初的几个人壮大到现在近8000人。他立足当地实际,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创造性的提出建设“石灰石/煤——电——精细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成了自治区第一个PVA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他始终坚持走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之路,从“玉米芯替代木炭作还原剂冶炼结晶硅”开始,到现在的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发中心、专业技术研究院和每一项专利技术,无不倾注着他的心血。他心系百姓群众、关心社会公益事业,从建立鄂托克旗教育扶贫基金会开始,他已累计为各类社会慈善事业捐款5000多万元。2005年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
周涛,男,汉族,1976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达拉特发电厂运行副总工程师。周涛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运行工作岗位上,保持着电气万项操作无差错值班员记录。他组织全员在“降”与“增”上大做文章,使生产供电煤耗和厂用电率等能耗指标连续下降,经营业绩稳步提升。他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保证安全,提升效率,认真分析总结了以往的不安全事件,先后组织编写了《北方公司电力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规程》、《330MW汽轮机设备》、《330MW、600MW机组逻辑保护图册》及《北方电力公司火力发电企业安全设施配备标准》等资料,有力推进了基层企业的安全工作。他推行“导师制”培训模式,并将培训、考评和岗位提升融为一体,推动培训工作上台阶,是200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吉木斯,女,蒙古族,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杭锦旗锡尼镇浩绕柴达木嘎查农牧民。吉木斯同志为带领嘎查农牧民致富,他于2007年成立了杭锦旗野诚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320户,大力发展肉羊养殖,年出栏30000多只,年纯收入近300万元。致富没有忘记困难群众,她通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业务骨干等办法,主动为群众提供技术、信息、起动资金、产品销售等各项服务。每年出栏的肉羊仔羔都是以成本价格卖给社员,在她的带动下,周围350户农牧民户饲养量超过500只,成为锡尼镇重要的畜牧业养殖基地,充分发挥了新时代一名普通农牧民党员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表率作用。2010年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
郝巴雅斯胡良,男,蒙古族,196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鄂托克前旗现代农业新技术推广办公室主任、推广研究员。郝巴雅斯胡良同志一直奋战在农牧业生产一线,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省部级丰收奖和科技进步奖7项;本人荣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自治区“草原英才”,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创新奖;在《中国草地学报》、《当代畜禽养殖业》、《内蒙古畜牧科学》等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