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西乌珠穆沁旗旗委书记周金桩引用诗人艾青的诗句对经济日报记者说,“西乌珠穆沁旗直属及二级科局单位有30几个,火警发生后并没有要求所有科局一把手都得参加。吉日嘎拉为什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投入激烈的扑火战斗,直至献出年轻宝贵的生命?他的行为不是偶然的孤立的,这有组织的培养、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他长期的政治思想、道德情操修养和对这片草原的挚爱。从他的56本工作日记中就可以找到诠释。”
家人整理出吉日嘎拉的56本工作日记,足足有一米多高。日记中每一项工作、每一户牧民,以及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记录得详详细细。
赴任高日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的第一天,吉日嘎拉把父亲写在他日记本中的父母寄语,又郑重地写在了自己工作日记的封面上:“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锻炼人,望你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作风,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和业务知识水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做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父母寄语2011年4月22日”
吉日嘎拉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中国普通家庭的良好家风。
贫穷保护不了生态。吉日嘎拉以极大的精力去引导农牧民科学发展经济、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镇干部一人帮扶一个嘎查。在他的指导下,全镇很快办起了22个专业合作社。
2012年7月,翁根嘎查6户牧民联合创建的德吉民族特色食品开发专业合作社,推出了蒙古包子、速冻饺子、风干牛肉、拌油炒米等民族特色传统优质食品,但找不到销路。吉日嘎拉多方联系客户,甚至带着巴雅斯胡楞3位牧民直奔北京找到当年曾经在此上山下乡的老知青帮忙,合作社从此在北京设立了直销点,走进了呼和浩特12个大超市,年销售收入达80多万元。
现年27岁的蒙古族青年宝音巴图,北京传媒大学录音专业毕业后,一面闲时在旗城里办起了自己的调音室,一面在吉日嘎拉帮助下回到巴音海勒斯台嘎查与11户牧民成立了圣绿饲草业专业合作社,在购买打草机、捆草机和铲车的50万元机械中,有14万元是吉日嘎拉为他们争取到的补贴款,并申请10万元项目款建起了一座800平方米的储草棚。宝音巴图说,“这样的事在我们这儿举不胜举,几乎家家户户都得到过他的帮助。吉日嘎拉就是我们高日罕人民心中的‘巴特尔’(蒙语:英雄)!”
83岁的姜爱芝和79岁的黄学秀两位大妈,见到记者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失声痛哭,“我们来高日罕已经60年了。吉镇长2011年来了后,给我们安排办理了‘五七工’社保,帮我和老姜家翻盖了房子。前阵子临调走之前,还带着米、面等慰问品来看望我,这些东西我还没用完呢,他人怎么就走了?”黄学秀老人说话间已经泪流满面。
“这么好的干部怎么就走了呢。吉镇长比我的亲儿子待我还好啊!我这么大岁数了,让我替他走吧……”姜爱芝大妈说到这儿时,所有在场的人都禁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高日罕镇党委副书记哈斯图雅说:“2011年和2012年,高日罕镇连续两年发生洪灾,吉镇长带领镇干部,日夜奋战在救灾一线,多次跳进水里抢救牧民的生命财产。由于长时间工作在潮湿环境,再加上过度疲劳,他患上了严重的荨麻疹,这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在灾后重建中,吉日嘎拉强忍着病痛的折磨,跑上跑下,争取到了补助资金870余万元,亲自送到了受灾牧民手里,帮助受灾牧民重建家园。看到他下乡回来脸都肿得认不出人来了,我劝他去看看医生。他说,没事,又死不了!”
从2015年3月30日到旗农牧局正式上任,到2015年4月22日在扑火中英勇牺牲,在这26个工作日里,吉日嘎拉下乡七次,而且经常加班到深夜,写下了密密麻麻的29页工作日记。
就在他牺牲的前一天4月21日,吉日嘎拉还记下了他近期要为老百姓待办10项事情:邀请农大专家对2户牧民牲畜特殊病例进行研究;项目招投标和棚圈地方政策细化;种公畜集中管理。。。。。。
他的妻子乌日娜体弱多病偏胖,弯腰困难,他就经常晚上为她洗脚,修剪脚趾甲,还仔细地为她涂抹护脚霜。他们甚至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孩子,他就走了。
“我失去了我心爱的宝贝儿子,我们家的天塌下来了。他是我们家里唯一男孩。他是那样的纯朴,那么的阳光,心地善良,舍己为人。他多年工作在基层,任劳任怨……”强忍巨大悲痛的父亲73岁的阿拉坦巴拉老人一边整理着吉日嘎拉的工作日记,一边说,“我平时对吉日嘎拉要求很严厉,特别是他工作上遇到困难时,叮嘱他一定要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请教,多与牧民群众沟通。从他20多个类别的56本日记中,更感受到他对工作是那么的认真、细致、严谨,特别是思路清晰、兢兢业业,让我深感震惊。在这一点上,他比我期望的更优秀!”
如果说,曾经任职五年副旗长的阿拉坦巴拉老人面对悲痛说起话来还很有条理,那么,这位出版过30万字蒙汉合订本书籍《我的从医人生》的母亲75岁的韩淑珍,则让我们领悟到了一种人生境界。她说,“作为母亲,我养育了他,但是更是党和人民培养了他,他为生他养他的草原付出生命,我们虽然万分惋惜,悲痛欲绝,但也值得骄傲!”
吉日嘎拉姐姐锡林高娃在《致亲爱的弟弟》诗中写到:“老天爷啊,这样的厄运怎么会落到我们家呢,两位老人怎么能接受这样残酷的闲时啊!家里哭声不断,泪流成河。我最最亲爱的弟弟,你安心地走吧,你没有完成的事情我们会替你完成。。。。。。”
妹妹娜拉在《寄哥哥》的信中写到:“外面的一切都还在继续,人群、车流、阴晴、日出、日落,我们却痛到无法呼吸。也许,这样的责任让你心力交瘁,感觉沉重?也许,生命辜负了一位独到的智者,百般无序。。。。。”
“在我最困难无助将要辍学时,是你把带着体温的工资送到我家里。你在百忙中还不忘经常打电话关心我的生活,鼓励我的学习……”这是吉日嘎拉资助的大学生哈斯额尔敦一封再不能寄出的信。
“是他为我带来生的希望。”清秀的乌云达来说话时声音很轻很轻,泪水不停地在眼里打转。2012年9月23日,家住翁根嘎查的乌云达来在自家草场打草时,不慎将右臂卷入打草机,由于伤势较重,急需送往沈阳军区赤峰市220医院抢救。吉日嘎拉得知消息后,马上联系协调旗急救中心救护车,连夜将乌云达来送往三、四百公里远的赤峰。
“住进医院后需要10万元的手术费,我们全家快急死了,一时半会从哪儿筹集这么多钱啊。没想到的是,第二天9万元就打进了我的银行卡。我们后来才知道又是吉镇长出面找到镇里信用社帮我们贷的款。”
牧民布和住在高日罕水库附近,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水库泄洪,布和家遭受水灾,吉日嘎拉跳进齐腰深的洪水中,背上83岁的老人,将他们一家转移到安全地带。灾后有帮助布和一家重建2间住房,并争取到小流域治理项目,在他家附近种植300余亩杨树。布和对记者说,“他人虽然没了,但树绿了。每当看到树就会想起他!”
是的,当每年草原绿了,人们就一定会想起他。
吉日嘎拉牺牲后,自发参加追悼会的干部群众逾千人,追思他的文章、诗句、好来宝久久回响在高日罕河畔的乌珠穆沁草原上——“高日罕河水清波荡漾,美丽的草原又现芬芳。吉日嘎拉用41岁的年轻生命守护生养他的故乡,把无尽的追思留在牧人的心上。”(中国经济网记者罗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