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喀旗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吃上自来水,走路不沾泥;电视频道多,娱乐有场所;看病不出村,买货有商店;上学不花钱,老了政府管;‘十个全覆盖’,幸福全覆盖!”农民用这样的歌谣赞扬“十个全覆盖”给他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今年,喀旗以中央一号文件、区市旗三级相关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依托新农村建设载体,突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等便民、惠民、利民工程,为农民的幸福生活加码。
在这项关系改善民生、转型跨越的重要关口,喀旗成立了全旗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领导小组,下设10个专项推进组,并责成旗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成立专门工作组。制定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分管领导牵头负责、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同时,实行旗级领导、旗直单位对口联系指导制度,从旗直单位选派年富力强、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开展驻村定点帮扶,动员群众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突出地方特色添精品。该旗坚持从实际出发,推进“十个全覆盖”项目,保护和发挥好各村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了一批特色村,让群众“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今年,全旗投资6500万元集中打造了“一区两线”重点示范区,即以玉龙机场为中心的牛家营子片区,赤承高速——赤凌一级公路沿线和省道206沿线,涉及35个行政村、近8万人口。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基础上,按“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新增了视频监控、村民活动场所、卫生改厕、环卫设施、健身器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亮美绿化项目,提高了“十个全覆盖”档次和水平,现各项工程已基本完工。
培育特色产业增后劲。该旗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着力在种养结合、多种经营上下功夫,培育壮大设施蔬菜、养殖业、林果业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为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截至2014年末,全旗特色作物面积达到33万亩,新增设施农业1.05万亩,设施农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形成了硬果番茄、瓜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新建养殖场(小区)30个,新增棚圈面积37万平方米,新发展养殖大户2000户,以肉牛、生猪、肉羊、蛋鸡等为主的农区畜牧业,年度家畜存栏总量达到110万头(只),逐步成为农户实现增收的重要来源。今年,全旗新建经济林1.08万亩,建成千亩经济林示范区10个,品种有苹果、梨、山葡萄等,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荣兴堂、新新杰等现有龙头企业,全旗新增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2家,总数达到26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达33个,绿色食品认证11个,地理标志认证2个,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260家,总数达到619家,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户达到6.8万户。
整合项目资金凝合力。该旗坚持“项目捆绑使用、资金集中投入”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十个全覆盖”工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旗财政及时足额拨付配套资金及农村环境整治和亮美绿化资金1.06亿元,保障工程建设进度;整合资金4790万元,撬动3亿元金融扶贫贷款和3亿元“杠杆式”扶贫贷款,扶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探索运用PPP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1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坚持建管结合抓长效。该旗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把好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质量监管、工程验收、工程安全“五个关口”,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建成群众满意工程。探索建立工程管护长效机制,制定具体的工程管护办法,通过财政补助、设立公益岗位、群众自治等方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工程管护,形成自觉维护“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成果的社会氛围。
2014年,喀旗“十个全覆盖”工程完成投资4.9亿元,共完成危房改造3000户、街巷硬化490公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30352人饮水问题、标准化卫生室35个、文化活动室61个、便民连锁超市22个、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7206平方米、“村村响”工程3处、户户通120户、农网升级改造143公里。同时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基础上,完成广场硬化4万平方米、院墙改造12.7万平方米、彩砖铺设7.7万平方米、文化墙2.8万平方米、绿化树木21000余棵等。2015年,喀旗计划投入资金5.26亿元完成73个行政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危房改造4000户,解决1.2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街巷硬化207公里,实施广播“村村响”工程167个、校舍建设与安全改造学校15所,建成标准化卫生室44所、文化活动室66个、便民连锁超市39个,农村医疗、养老、低保等达到应保尽保。在完成73个示范村“十个全覆盖”任务的基础上,打造“一区两线”重点区域示范村建设,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亮美绿化工程,打造牛家营子镇土城子村、西桥镇雷营子村、王爷府镇黑山沟村等一批美丽乡村,使80%的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4000户危房改造已陆续开工,校舍改造开工1所,安全饮水工程开工15处,卫生室开工24个、完工9个;66个村文化室配备文体设备和图书,已完成采购并发放到位;农家店开工39家、完工33家;新农合参保率达到了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