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我了解到联系户李振江由于身体原因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望着他一家人愁苦的面容,我的心情很复杂……”这是下基层干部包晓东的“民情日记”《让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站起来》中的内容。几天后,在包晓东的协调下李振江所在的场部同意让李振江为场部开铲车,同时打扫场部卫生,为其增加了家庭收入。
“走访结束之后,我一直在想,大部分贫困户虽有社保和新农合,但如果患大病,就会花掉很多积蓄,尤其是大病手术后许多费用无法纳入医疗保险范围。民政等部门应加大社会救济力度,扩大救助范围。”民情日记中包晓东饱含浓浓深情写了他的感想体会。
今年4月以来,锡林浩特干部下基层,三级示范抓引领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全市16个苏木镇场(街道)工作组868名下基层干部迅速进入角色,走访联系了1183名贫困户、信访户和党员中心户,了解民情,解决民难,并用“民情日记”的形式记下走访中困难户家庭状况,提出了明确的帮扶措施,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类难题。
“冯春明本人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孩子刚刚2岁,家中草场面积小、不能扩大牧业生产,而且因患病就业困难。”下基层干部卓拉在她的民情日记中不仅记录了走访中的所见所闻,还针对帮扶户冯春明家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
“基层工作无小事,只有多深入到牧民家中,实实在在开展工作,群众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卓拉深有体会的说道。下基层工作开展以来,像这样表露真心、饱含真情、透露真诚的“民情日记”还有很多。
民情日记展示了锡林浩特市868名下基层干部的为民情怀。截至目前,全市下基层干部记录民情日记2500余篇,通过“民情日记”累计记录群众诉求1200余篇,征求意见建议235条,解决实际困难130个。
该市还不定期通过明察暗访、随机抽查及专项督查等方式对“民情日记”、工作进展表等记载情况进行抽查、考核,建立下基层干部“成绩清单”和“功劳簿”。“民情日记”等制度不仅解决了干部下基层工作中的“不认真下”、“动作缓慢”、“工作滞后”等的问题,也成了承载群众意愿,促进全市和谐发展的“金钥匙”。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