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就地城镇化安上“发动机”
我区实施的“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是我区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牧区面貌的重要抓手,客观上也为加速农村牧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为实现就地城镇化安上了“发动机”。
近年来,我区农村牧区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与农牧民的现实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方面,仍然是农村牧区发展的一大制约。我区深入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牧区落后的面貌,让农村牧区的住房、道路、安全饮水、用电、广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让农牧民看病养老、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把农牧民最关心的问题解决好了,就能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促进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城镇化。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区各地通过村企共建、产村融合、集中转移等方式,让农牧民待得住、住得好,有活干、有发展,实现了家门口的城镇化,达到了多种产业融合、农牧民身份多元、生活品质提升的目标和成效。
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好坏事关就地转化的生活质量优劣,产业支撑强弱事关就地转化的生计大事。所以,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同时,可依托农村牧区的优势和特色,宜农则农、宜牧则牧,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争取做到一村一企、一乡一业,形成城镇发展和产业发展相互促进,产、村、人良性互动的格局,不断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实现就地城镇化,让城镇具有吸引力,就要用好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要契机,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把工程推进与发展特色产业结合起来,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结合起来,与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结合起来,与提升农牧民综合素质结合起来,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李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