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成为国家毛绒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 力保“软黄金”美誉
 

 检验人员正在抽取羊毛样品。 张建生 摄

    形大神散 缺乏核心竞争力优势 产业遭遇发展瓶颈

  我区的羊绒企业都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他们辛辛苦苦所生产的产品,在国外被贴上了其他品牌,进入高档商场,温暖着全世界;但各种肤色的消费者没人知道,这是中国内蒙古的产品。

  在我区的羊绒企业中,年产值超百万元的有180多家,他们生产加工的羊绒制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羊绒企业拥有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不断成熟的技术和工人队伍以及比较稳定的国内外客户群体。其中大部分规模以上羊绒加工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4000环境体系认证。相对于国内其它地区,我区在羊绒加工业方面具有资源、品牌、加工、企业规模、产业链条完整等多方面的优势。目前,鄂尔多斯、包头、巴彦淖尔、呼和浩特等地的羊绒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羊绒产业群。

  进入21世纪,随着产能过剩、品牌建设滞后、行业竞争无序、创新能力不强、质量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的不断积累,羊绒产业越来越缺乏发展后劲。

  近年来,自治区纤维检验局对我区的羊绒产业调研发现:虽然我区羊绒产业规模大,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高,但附加值低。像鄂尔多斯、鹿王、东达蒙古王等品牌仅仅是国内知名品牌,出口产品全部贴牌。我国出口羊绒衫的价格仅仅是英国苹果牌羊绒制品的1/4,是意大利劳罗皮亚娜品牌的1/3。

  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于光军说:“内蒙古的羊绒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层次不高。庞大的加工能力长期以来都是以外部需求为导向,连龙头企业也是以贴牌出口为主,靠10%左右的加工费和出口退税支撑企业的发展。近两年我们一直在关注我区的羊绒企业,部分企业的技术人员流失严重。”

  内蒙古社科院调研发现,由于缺乏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市场不规范,无序竞争伴随羊绒产业发展的30年风雨历程。由于发展缺少明确的目标定位、有效的政策措施和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受市场营销波动较大。近年来,国际市场萎缩,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加之我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目前企业大多都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原料竞相抢购,竞争无序;出口产品相互压价,自相残杀。再加上羊绒质量大幅降低,致使国外羊绒制品进口商提出,出口羊绒制品的羊绒细度不得大于15.5微米的限制性要求。现在,企业的利润已经被压缩到底线。”一位业内人士坦言,我区的羊绒产业虽然规模大,号称国际市场的原料、产品生产基地,但至今没有叫得响的国际名牌,而不得不充当国际羊绒制品的生产车间。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村庄换新颜 大葱十里香
让爱在奉献中永恒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