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得分手·护旗手·划桨手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
内蒙古新闻网  15-07-01 09:31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在庆祝党的生日到来之际,我想起一个老党员的话。那是北京奥运会前夕,大家都在谈奥运,我们请来上党课的老党员、全国劳模齐师傅,也兴致勃勃地把党课内容和奥运会联系起来:“一个国家奥运团体成绩是由每个运动员的得分之和,一个党的成绩也是每个党员的得分之和,是党员就不能让党‘失分’,每个党员都要做党的‘得分手’。”

  做党的“得分手”,这话说得好!如果说“伟大、光荣、正确”是党的“团体成绩”,那么,这个成绩就是靠一代代、一个个共产党员一分一分累积起来的。党的“团体总分”能否达到并保持“合格”、“良好”直至“优秀”水平,关键取决于我们每个党员的“竞技状态”,得分多少。如果每个党员都能积极“得分”,为党增砖添瓦,党就能始终“总分”领先,立于不败之地。反之,如果选手状态不佳,发挥失常,得分不多,失误频仍,那后果也是可以想像的。虽然我们党的队伍中也出现过个别蛀虫、败类,给党抹了黑、使党失了分,影响了党的“团体成绩”,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党更有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得分手”,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努力工作,为党“得分”。

  除了当党的“得分手”,我们还要做党的“护旗手”。党就是一面迎风招展的大旗,大旗能否站得稳,树得住,迎风飘扬,傲立苍穹,就取决于众多“护旗手”是否尽职、称职,用自己的全部能量来护卫党的旗帜。要做好党的“护旗手”,有两层含义,一是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为党旗增光添彩,让老百姓自觉团结在党旗下,共同建设幸福家园。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们,刻苦钻研,废寝忘食,以出色的科研成果为党争光,在科研战线护卫党旗;焦裕禄、孔繁森、谷文昌们,带领群众建设家乡,脱贫致富,在领导岗位上护卫党旗;雷锋、苏宁、李向群们,为人民利益赴汤蹈火,为国防建设贡献青春,在绿色军营护卫党旗;王进喜、史来贺、郭明义们,战天斗地,风餐露宿,在工农业生产一线护卫党旗……正是由于他们在不同战线上做党的护旗手,党旗才能高高飘扬,巍然屹立。再一层意思,每个党员都要洁身自好,清明廉政,绝不给党旗抹灰,这也是护旗手的责任所在。

  实干兴邦,苦斗兴党,我们还要做党的“划桨手”。党是一艘乘风破浪的大船,要想顺利前行,到达胜利的目的地,就需要无数党员自觉划桨,不惜力,不怕苦,为大船提供前进动力。党的事业风帆巨轮从嘉兴南湖出发,九十多年来,战胜无数惊涛骇浪,绕过几多急流险滩,就是靠着千百万优秀党员奋力拼搏,不怕牺牲,团结一致,拼命前行,才有了今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大好形势。如今,我们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风高浪急,船大载重,更需要每个党员发扬苦干、实干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同舟共济,自强不息,做一个合格的划桨手,为党的大船前行提供正能量。

  回顾辉煌历史,瞻望美好前景,每个党员都应有这样的使命意识:做党的“得分手”,为党频频“得分”,使党的“团体成绩”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做党的“护旗手”,为党旗增光添彩,使党永远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做党的“划桨手”,全力以赴,奋不顾身,使党的大船乘长风破万里浪,驶向胜利美好的共产主义港湾。(作者:齐夫)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村庄换新颜 大葱十里香
让爱在奉献中永恒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