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通辽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科尔沁区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冲锋号
内蒙古新闻网  15-07-01 10:01 打印本页 来源: 通辽日报  
 

  科尔沁区委、区政府召开落实通辽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任务动员大会之后,科区上下迅速进入临战状态、全面部署、高效行动,全力以赴配合通辽市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力争2017年通辽市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是提升城市形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发展力量的现实需要,也是惠及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重要工程。近年来,该区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全面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力开创科尔沁区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新局面。此次创城工作面临任务繁重,该区将注重工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切实做到“水涨船高”;紧紧围绕八项重点工作全面开展创城工作;要强化“一把手”责任、强化督察、强化问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完成时限、质量要求、保障措施,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以“脱胎换骨”的新变化,推动创建工作取得新突破。

  今后三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将作为该区的重点工作全力推进,主要任务和规划可概括为“3108”,即“创城三年行动计划”“十项重点工作”“建立八大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即2015年,全面落实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2015版)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中央文明委重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市容市貌、交通环境明显改观;2016年,全面落实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2016版)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市容市貌、交通环境全面达标;2017年,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17版)要求,科尔沁区承担的各项指标全面达标,力争通辽市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十项重点工作”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以城带乡共建美丽乡村、“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网络文明传播等,这“十项重点工作”是该区创建“八大环境”的有效途径和得力抓手,也是营造“八大环境”的重点支撑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即2015年为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启动年,打好工作基础,迎接第一次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2016年为提档升级攻坚年,全面推进整改,迎接第二次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2017年为巩固成果达标年:巩固扩大成果,迎接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综合测评。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该区对以往创建工作的承继,也是又一轮创建工作全新的开始。作为国内城市最高综合性荣誉,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含金量高、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荣誉称号。该区将紧紧围绕“3108”创建工作安排,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不断向“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迈进。

  (周楠)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村庄换新颜 大葱十里香
让爱在奉献中永恒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