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为了总理重托 为了群众期盼——翁旗全力以赴打好整旗率先脱贫攻坚战
内蒙古新闻网  15-07-03 10:35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率先脱贫是总理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全旗各族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各级党委、政府要下真功、出实力,把扶贫攻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千方百计创新举措,不折不扣地把总理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翁旗党委、政府一班人凝聚的共识催人奋进,发出的号令掷地有声。

  2014年初,李克强总理到翁旗进行工作调研时,要求翁旗要率先脱贫,走在内蒙古东部乃至全区前列。总理的指示精神激发了翁旗人的斗志,鼓起了翁旗人的干劲,全旗上下同心合力,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率先脱贫攻坚战。当年,1.9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完成了工作目标的128%。今年,他们又自我加压,统筹发力,确保2.97万人脱贫,从而为2016年全旗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目标的如期实现夯实了基础。

  围绕落实总理的指示精神,翁旗及时编制完成了1个旗级总体扶贫规划和22个行业部门、22个苏木乡镇(农场、街道)、111个重点贫困嘎查村的扶贫规划,形成了旗乡村纵向贯通、行业部门横向融汇的规划网络。本着简捷、实效、易于操作的原则,瞄准重点贫困嘎查村和贫困人口,突出分类施策、村级规划和产业发展,编制了《翁牛特旗率先脱贫发展规划》,确保三年内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在采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加大扶贫培训力度、加强扶贫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举措的同时,翁旗进一步加强了扶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他们重新调整了全旗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旗委书记和旗长任组长,新下设了4个办公室,由4名处级领导分别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综合协调、督导检查、工作考核、项目管理等工作。旗政府与各苏木乡镇签订了扶贫攻坚责任状,明确乡镇一级扶贫开发工作的主体责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随后,他们成立工作队,全面开展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了乡不落村、村不落组、组不落户,本着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指导各地区开展贫困户识别和评定工作。共评定出低于自治区贫困标准的贫困人口7.68万人,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在82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启动实施了“三到村三到户”扶贫工程,落实扶贫引导资金4100万元,每个嘎查村50万元,覆盖贫困户5300户,扶持贫困人口1.5万人。

  为进一步强化精准扶贫的推进措施,组织全旗12466名干部职工对现有2万多户扶贫对象进行结对帮扶,使全旗所有扶贫对象都有帮扶责任人,并且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

  记者在翁旗采访此项工作时,所到之处都能见到驻村包扶工作队员的身影。在毛山东乡黑水村,包扶工作队员正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讨论该村下一步的脱贫措施,他们自带行李和米面油盐,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多举措帮扶贫困村民增收,让贫困村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增强了致富的信心。驻在乌丹镇呼波音艾勒嘎查的包扶工作队进村一周后,便协调内蒙古沐禾节水公司为该村无偿提供了价值近20万元的3700米地埋管道,使该村的800亩旱地能够及时浇上水。

  针对不同致贫原因,翁旗对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对1.82万五保、无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口通过国家救济政策、政策性补贴、社会捐赠等措施,保证其人均收入达到脱贫目标;对因学致贫的0.44万人,通过助学贷款、国家补助、社会捐助等措施,解决他们的学费、生活费,同时对其家庭在产业发展方面予以扶持;对因病致贫的0.51万人,通过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完善大病统筹制度和慈善捐助等措施进行扶持;对居住环境恶劣的0.7万贫困农牧民进行移民搬迁,并通过发展产业以及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措施,使搬迁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因缺少增收产业致贫的5.86万人,采取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公司+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等模式,重点扶持发展农牧业主导产业,促进贫困农牧民稳定增收。

  去年,毛山东乡油房村一些贫困村民以每亩一年400元的价格向一家企业流转土地1100亩,供企业种植马铃薯和圆葱,企业招收流转土地户的30多位村民就近打工,当年人均收入15000多元。

  结合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翁旗探索推行了“先建后补”、 “三链互助”、“一主四托”、“土地流转”、“合作托养”、“杠杆撬动”等6种扶贫模式。“先建后补”模式是翁旗扶贫攻坚工作首要的亮点。他们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检查验收,统一补助资金”的原则,由村委会组织农牧户进行项目自建,扶贫、农业、水利等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和项目监管。项目完成后,由扶贫、财政部门组织验收,对符合项目建设标准的给予资金补贴。通过实行“先建后补”,不但提高了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项目的积极性,扩大了项目建设规模,而且在保证项目建设质量的同时,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实现了项目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完工、当年见效。此外,在产业扶贫方面探索实施了“贫困户成立合作社统一经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户”等模式,充分调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做到了效率与质量的双提高。

  在五分地镇东他拉村村部会议室的墙上,贴着一张互助扶贫联系表,在这张表中,38个“亲情链”、26个“互需链”、10个“责任链”呈现出了村里富裕户对贫困户的帮扶方式,清晰明确、一目了然。去年,这个村共为56个“三链式”扶贫联合体解决金融扶贫贷款1375万元,购买基础母羊2910只、基础母牛680头,到年底,互助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预计今年底达到5500元。

  有效推进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也是翁旗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的一个成功做法。他们结合本旗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定了“五选”定嘎查村、“七选”定项目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扶贫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肉、乳、薯、糖、粮(油)、菜、草、药八大农牧业产业。2014年,全旗共发放金融扶贫贷款2亿元,扶持重点贫困嘎查村32个、扶贫龙头企业1家、农牧户4000户,其中贫困户1850户。在落实金融扶贫贷款过程中,始终把尊重民意放在首位,坚持指导不包办、参与不干预,积极引导农牧民根据本地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市场行情、发展潜力和发展意愿选择项目。乌丹镇呼波音艾勒嘎查率先享受金融扶贫贷款339万元,用于69户贫困户购买肉羊基础母羊。村民陆永军贷款5万元,购买30只,现在已发展到70多只,纯收入达1.5万多元。

  旗长南振虎向记者介绍,下一步,翁旗将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有机结合,确保打好、打赢2016年底全旗实现整体脱贫、率先脱贫这场攻坚战。(记者 冯启良)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室内自驾游
长卷献给党
新创歌曲唱响草原...
倡导低碳节能
机械化养殖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之星”抵达乌拉盖大草原
夏日草原套马表演展风情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