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盟沙源工程林业建设任务43.4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48万亩,封沙育林11万亩,飞播造林20万亩,工程固沙3万亩。截至6月1日,全盟累计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林业建设任务2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5万亩、封山育林5.7万亩、飞播造林3万亩,工程固沙2.8万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在,我盟的防沙治沙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防沙治沙工程促进了农牧民人居环境建设和增收。过去不少无人问津的沙荒地,如今披上了绿装,成为农牧民的收入来源。
说起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好处,阿巴嘎旗林业局书记、副局长党会民深有感触:“生态建设工程有效地改善了我盟两大沙地的生态环境,为农牧业生产提供了生态保障,推进了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现在,沙地区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通过发展林沙产业,农牧民收入明显增加。”
沿着浑善达克沙地的边缘驱车一路继续从洪格尔高勒镇向查干淖尔镇前行,记者来到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伊和宝拉格嘎查。一处湖水清澈、牧草飘香、风景怡人的生态景区呈现在记者眼前,牧民乌日根达来夫妇生活在这里已十多年了,已完全感受不到沙地情景。眼前的美景很难与乌日根达来描述十几年前黄沙弥漫、寸草不生的景象联系在一起。
上世纪末,这片草场沙化相当严重,当时二十多岁的乌日根达来横下心来卖掉了家里的170只羊,专程到赤峰学习治沙绿化技术,从那时起乌日根达来筑起了自己的生态梦。十几年来的坚持,已在自家6000亩草场上栽种杨树、柳树5万多株。随着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实施,乌日根达来借着生态环境的好转,积极转变经营思路,建起集生态绿化、牧业生产、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家庭牧场,日子过的越来越红火。
乌日根达来坚定地对记者说:“现在所做的这些也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拥有更多的资源打下基础。我希望牧民们能理解我所做的,把让家乡充满绿意盎然这种想法传播给他们。”
为了进一步巩固多年来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的成果,我盟划定的生态红线占到85%的国土面积,生态文明制度、草原确权承包、征占草原预审等工作已经有序展开,生态保护正在进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全盟有草原生态执法人员584人,嘎查牧民管护员1102人,今年又专门招聘1000名农牧区生态防护员,充实基层力量,形成盟、旗县市(区)、苏木镇(场)、嘎查(村)四级管护网络。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盟各级各地、各行各业、各族群众的行动自觉。锡林郭勒从京津风沙源治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树立,显示出全盟上下对于生态建设的坚持和决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场攻防沙治沙的坚战中,草原人民一定会赢得最终的胜利!(记者 爱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