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红色故土行 活力内蒙古 > 活动动态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再造秀美山川 内蒙古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内蒙古新闻网  15-08-03 08:59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草原上的新牧民

  一辆四轮车行驶着,在草原上时隐时现。杨石磊把车停在饮水槽前,羊群蜂拥而上,他放水饮羊。

  杨石磊是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阿尔善图嘎查的牧民。

  杨石磊一家六口人,妹妹在北京工作,父母在旗里照看他那上幼儿园的6岁孩子。旗里的房子是他家自己购买的。

  “父母和孩子一到礼拜天就回来,也像工人放假下班一样。”杨石磊憨厚地笑了笑说。

  杨石磊走出房间,去查看羊群。他家房子西边,还有一处院落,院墙和羊圈的墙上,整齐地码放着方方正正的草捆。

  羊圈里是一群已经长大的冬羔。在一个个铁丝编织成的网格食槽里,盛放着草料。牧民早已摒弃了撒草在地喂羊的方式,食槽里的草不易掉出被踩踏。

  杨石磊把车开到羊群前,打开闸门,清澈的水流进饮水槽里。羊群拥挤着,俯首饮水……

  “羔子吃上料后相当能喝水,200多只羔子,一罐水两天半就喝完了。不喝水,羊容易得尿结石。”杨石磊说,“羊需要自由吃草反刍进行营养吸收,还需要充足饮水……”

  杨石磊已经有13年的牧羊经验,他家经营着近16000亩草场。

  “我2001年高中毕业,毕业回来两天,就赶上羊群走场,去朱日和镇了。”杨石磊说,当初自己也没有放牧经验,跟上父母一块干就行了。

  2001年,苏尼特右旗连续多年自然灾害,大旱尤为严重,荒漠化草原一下子承载不下羊群了。

  “赶着羊群去,走的时候由于羊过于瘦弱走不了路,只好雇车拉着去。”杨石磊说,“走场的草场是租人家的,一只羊几块钱,象征性地给点儿,都是朋友关系。这会儿可走不起,自己买草料喂,每月一只羊还得给人家15块钱。”

  杨石磊说,他是在草原生态最脆弱的时候回来当牧民的,对于干旱造成的牧业生产困境深有体会。

  2002年,旱情有所缓解。这个时候,旗里开始禁牧。

  “那时候接受不了禁牧,晚上偷偷放牧。”杨石磊笑了,“尤其是在年景好的时候,就想出去放牧。那草连续好了好几年呀,好的地方都有茶几这么高。”

  现在,旗里每年4~5月中旬进行禁牧,杨石磊雷打不动地遵守这条铁律。“旗里搞草畜平衡,我达标了,我家的大羊加上种公羊才380只。”杨石磊说。

  杨石磊精心呵护着自己的草场。

  他说:“为减少草场压力,我的这群羊羔子还没有出院吃过草,只有大羊出去吃草,羊羔子比大羊能吃多了,我就在家里喂它们。”

  从2009年开始,苏尼特右旗根据当地六七月份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每年6月大旱来临之前出栏部分冬羔,以保护草原生态,提高牧业效益,增加牧民收入。杨石磊积极响应……

  冬羔提前出栏,牧民是不愁销路的。“一年纯收入十几万元,生活还行吧。”杨石磊说。

  沙窝窝里的生态奇迹

  走进乌审旗,走进毛乌素沙漠腹地,一片绿洲出现。置身其间,如同走进世外桃源。这片绿洲女主人的名字对多数人来说耳熟能详——殷玉珍。在她家里,一张张证书特别惹眼:自治区三八红旗手、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第四届全国十大女杰、全国治沙标兵……

  殷玉珍在果树间忙碌着,不一会儿就摘下一篮果子,她脸上洋溢着喜悦。20多年来,在这片沙地上,她用汗水浇灌出了一片奇迹……

  “土细沙明色复黄,随时起风集成梁。远望千里无根草,只有马蹄三两行。”1969年,一匹土灰马驮着一个19岁的姑娘,一步步从陕西省靖边县走到了沙漠深处的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河南乡尔林川村。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在沙梁上掘开一个地窖,一个人须猫着腰才能进去,里面铺上柴草和枯枝,两个人在里面都转不开身。这就是殷玉珍的新房!

  更可怕的是风沙对生存的威胁。铺天盖地的黄沙随时都有把小屋吞噬的危险。风一停,一家人便赶快用铁锨把门口的沙子一点儿一点儿铲开……

  “宁肯种树累死,也不叫沙欺负死。”性格刚强的殷玉珍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种树!

  殷玉珍说服了丈夫等人,开始挖渠改造沙地。经过几个月的奋战,一条4000米长的水渠展现在眼前。

  谁知,一场大风过后,那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修起来的水渠消失了。当年冬天,殷玉珍带领家人硬是用葵花秆扎起了一排4000米长的防风屏障,第二年春天又开渠6750米,栽下5000多棵柳树,结果被一场大风吹了个干净。

  看着一年的辛劳毁于一旦,殷玉珍欲哭无泪。

  为了保证树苗不被大风吹走,她先种上了一片又一片的沙蒿,将流沙固定下来后,再种上沙柳、杨柴等沙生植物,然后才开始植树。

  殷玉珍用家里最值钱的一只3条腿的羊换回了600棵树苗,种在房子周围,每天细心照料。冬去春来,这600棵树苗只活了100多棵。殷玉珍并没有感到失望,反而看到了希望。

  “就是10棵里活1棵,我也要栽下去!”从此,一场持久的人沙战斗开始了。沙漠中的绿色,就这样一年年艰难地扩张着……

  冬去春来,当初用来插眼儿撒树籽的钢钎被磨掉一尺多,殷玉珍洒过无数汗水的沙漠,变成了一个绿色的小王国。

  在殷玉珍的带动下,鄂尔多斯市涌现出300多个治沙造林大户,出现了生态恢复进度大于沙化进度的可喜景象。2006年,殷玉珍治沙面积已经达到6万多亩,以前的荒漠已经变成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世界。

  多年与沙漠的较量,使殷玉珍摸索出一套治理流动沙丘的好办法:层层设防,步步为营。这大大加快了治沙速度,也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现在,她每年植树的控制面积都在3000亩以上。

  “现在讲结构调整,我也要把治沙和种植业、养殖业结合起来。治住沙了,才能种上地,有了好地才能喂牲口,把牲口卖了能增加收入,然后再投到治沙上,形成良性循环。”殷玉珍说,她除了种一些常规作物外,还种了西瓜、哈密瓜、桃树、杏树、葡萄等经济作物。

  殷玉珍建起了乌审旗玉珍生态园。生态园里有一座瞭望塔,登塔远眺:樟子松郁郁葱葱,果树成林,灌木叠翠,良田无垠……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中蒙油画展开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