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统筹发展的科学精神——内蒙古社科院专家学者研讨“十个全覆盖”工程座谈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9月18日,内蒙古社科院组织近百名专家学者,分两组走进卓资县大同营村、察右前旗东章盖营村、土右旗美岱召村、土左旗哈素村等20多个嘎查村,实地考察“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情况。考察中,“十个全覆盖”工程给农村带来的变化令专家学者们印象深刻。19日,专家学者们结合所见所闻,对“十个全覆盖”工程进行了座谈研讨,分别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交流了对自治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感受与认识。本报摘登了10位专家学者的发言,与读者分享他们的思考。
“十个全覆盖”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刘万华
我区组织实施的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其现实意义是改变了农村牧区面貌、提高了农牧民幸福指数、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但从深层次讲,它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统筹发展的科学精神,消除分化的社会治理精要。人民为什么拥护共产党,因为共产党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能给人民带来幸福。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只有解决好一系列发展不平衡问题,才能实现持续健康、更好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当前社会矛盾日益增多,能不能较好解决社会分化,更是对我们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考验。仅从这几个方面看,我区在农村牧区实施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特别是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我区组织实施的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对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对提高治理能力、治理水平的现代化,对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同时包括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比如,实施“十个全覆盖”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力、动员力,各级干部真抓实干、一抓到底精气神,对今后进一步推进内蒙古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内蒙古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一定要紧跟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参与到全区的重大实践活动中来,加强对我区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理论价值、实践意义的研究探讨,更好发挥党委政府思想库、智囊团职能作用。
干部队伍作风的一次大锤炼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乐奇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全区各级干部深入基层,真抓实干,与广大农牧民奋战在一起,对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基层干部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但他们与老百姓的心系得更紧了,关系更密了。特别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严格要求,让各级干部感受到了压力,全区上下形成了一种说了就办、定了就干、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的风气。可以说“十个全覆盖”既有物质成果,也有精神收获,其中干部队伍作风的大变化令人欣喜。所以,我认为,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对各级干部队伍的作风是一次大的锤炼。这是一次与百姓心贴心交流的机会,一次面对面体察社情民意的机会,一次深入调查研究的机会,一次求真务实为民办实事的机会,一次宣传和落实党的富民政策的机会,一次与群众同甘共苦创伟业的机会,一次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公仆意识的机会,各级干部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好的作风。实施“十个全覆盖”进程中,我们还会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党员干部继续真抓实干、敢于创新、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努力打好“十个全覆盖”这个漂亮仗。同时,我们也要把这种好的做法、好的工作作风拓展应用到其他各方面工作中去,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组织和广大干部的积极推动,把内蒙古的各项建设搞得更好。
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语言信息技术研发中心主任苏雅拉图
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农村这个基础和农民这支重要力量,是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的。
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以后,工作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并通过几十年的奋斗,使我们的城市发展到世界先进规模和水平。但农村和农民发展则相对滞后,城市农村二元结构已成为必须解决的一个发展瓶颈,通过深度改革从体制与机制上去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认为,“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内蒙古解决城市乡村二元结构、城市乡村发展不平衡所提出的创新驱动重大改革措施,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形势下的一次具有社会和历史意义的重要科学实践。这一实践,把农村牧区、农牧民放在了重要位置,三年时间要投资数百亿元,实施十个大方面的工程项目,这有利于农村牧区发展,有利于增进农牧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对进一步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革命时期,我国农村和农民做出了重要贡献。建设时期,我们仍要抓好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问题,要带着感情去做工作,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忘了农村和农民。只有真正做到执政为民,让广大的农民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把农村发展好、稳定住,广大农民心向党、热爱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才会更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