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赤峰松山区节水灌溉让“耗水大户”变“节水先锋”
内蒙古新闻网  15-09-23 17:03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仲秋时节,松山区安庆镇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过去种地没有滴灌做保障,每年要浇十次水,水费每亩100元左右,化肥每亩也要花去300元,还要用大量人工。实施节水滴灌后,每亩节水一半,水费少了一半,劳动力明显减少,产量却增加了许多。”该镇玉米种植大户申建喜估算着实施节水滴灌后带来的好处,不禁喜上眉梢。

  作为传统农业大区,松山区农业种植灌溉量大、化学肥料用量多,致使水土污染较为严重。走高效益、低耗能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关键所在。面对现实抉择,该区抢抓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良好机遇,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与水权改革、农业产业布局、土地规模流转、农田节水措施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农业节水发展的新机制,实现了群众用水、节水的良性循环,促成了由“耗水大户”向“节水先锋”的可喜转变。

  该区岗子乡红庙子村作为纯山区村,无霜期比较短,村民靠天吃饭,全村玉米种植面积1200多亩,人均3亩,也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2014年,在区政府的支持下,村里700亩玉米采用了节水增粮膜下滴灌技术,每亩由财政投资1000元、群众以投工投劳的方式自筹100元。村主任王丽琴告诉记者:“这个全覆膜太好了,既能保水、保肥,还省工、省时、增产、增收,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地处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结合部的松山区十年九旱,水成为制约全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打破这一“瓶颈”,一直以来都是区委、区政府关注的大事。自2000年开始,松山区的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已经形成了独特模式,为全区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2009年,该区大田滴灌多级地埋支管轮灌技术模式在当铺地满族乡石界庄村谷子种植中取得成功,当地的谷子产量从每亩150公斤增加到400公斤。

  为促进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松山区从2011年开始引进玉米膜下滴灌项目,经过4年建设,累计完成膜下滴灌面积38.1万亩,总投资达13200万元。自实施节水增粮项目以来,农作物节水增效效果明显,亩均增粮200公斤以上,亩均增收700元以上。特别是在2012年秋旱和2013年春旱、秋旱中,玉米膜下滴灌技术为松山区粮食产量连续两年亩产平均增收200公斤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成效显著,该区节水增粮行动工程项目被自治区评为“优质工程”,并荣获一等奖。

  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缓解了松山区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局面,高效节水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今,通过实施农田膜下滴灌技术,该区的灌溉定额已从200立方米减少到100立方米,每亩节约电费40至50元,并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收到了增产、增效、节水、节电、省时、省工的效果。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敬
希望的田野
排查线路
粉刷院墙
守护草原平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
村美家美日子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