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拐区五当召镇村民李桂英正在享受自来水带来的便利。
“日子越过越舒心”
“现在日子好过的不得了。”记者见到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镇缸房地新村村民李桂英时,她正在家门口收拾入冬储存的大白菜,旁边的老伴正坐在家门口晒太阳。“想也想不到自己会住在这幸福大院,一天见到的人比过去一年见到的都多,上超市买个东西、在家里上个厕所、去文化室聊天下棋什么的都很方便。日子是越过越舒心。”李桂英一口气向记者介绍“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后,发生在她身上的变化。
而相比之前的生活,李桂英现在的状态不得不说是翻天覆地。过去她和老伴儿住在偏远农村,村里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几户老人生活十分不方便,住的房子也是三十多年的土房,雨天心惊胆战,冬天四面漏风。
“现在这新房都是地暖,还有自来水,方便多了。”李桂英一拧水龙头,“哗……”清澈干净的自来水从水管喷涌而出,“以前吃水要用辘轳提用扁担挑,如今安上自来水,有户户通、煤补、新农合……村里的变化实在太多了。”
五当召镇党委书记张建春介绍,全面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缸房地高标准示范村精品安置房和幸福大院已完成三批摇号分房,共分配26套精品安置房和39套幸福大院,现有19户村民已经入住。预计春节前全部分配完毕,届时可彻底解决全镇范围内210户500余人的安居问题。
搬到新居,李大娘和她老伴看病也方便了许多。“现在村子里有了卫生室,平常打针输液再也不用去镇子里,而且新农合报销比例也特别高。”
而这些便利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在民生保障方面的巨大投入。据了解,石拐区财政补贴1.8亿元将5460名农牧民纳入养老保险范畴,全额资助8164名城乡低保等城乡困难群众参加医保、新农合,推行城乡低保一体化应保尽保政策、低保标准提高到580元,“政策托底扶贫”“扶不起来养起来”等精准扶贫举措,努力做到脱贫工作“不失一隅、不落一人”。
记者从石拐区民政局了解到,石拐区通过扩大救助覆盖面、全额资助困难群众参合参保、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和开展救急难四大项工作,保障困难群体的正常生活。
然而,村子里的民生工作不止于此。不光要使农牧民搬出来,还要使他们稳下去,精准扶贫成了民生工作的延伸。
五当召镇缸房地村58岁村民吕权贵就尝到了甜头:“我在村里古顺园养殖基地入了股,去年分红3万块,年轻人外出打工也不过这样。”
“像老吕一样上岁数的村民,在外不好找工作。通过党组织和扶贫服务,2年来,村养殖基地已有20户村民入股分红、7人就业。”古顺园负责人说:“缸房地养殖基地有肉羊2500多只,今年扩建标准化羊圈到6栋,将形成1.5万只规模,带动50户村民增收致富。”(记者 杨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