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呼和浩特市率先在自治区启动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程,这一举动比中组部、中央农村办、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提前了多半年。在首批下派152人的基础上,今年9月,为配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呼和浩特市又选派了近千名干部深入基层,实现了965个行政村全覆盖。千余名由机关公职人员转换为村官身份的年轻人,正以饱满的创业情怀和不畏艰难的雄心壮志,在农村挥洒汗水、播撒希望。
“第一书记”的主要任务:“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民致富、提升治理水平、维护农村稳定。”
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处长吕文平:“‘第一书记’的工作要重点突出两个字,一是‘敢’,就是要敢于坚持原则,修正错误,不打马虎眼;二是‘真’,就是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俯下身子解决实际问题,不拖泥带水,不打马虎眼,不留后遗症。”
村民:“有了‘第一书记’,就没有洗不掉的灰尘、压不住的歪风、治不了的邪病!”
“第一书记”入户了解社情民意。 李瑞鹏 摄
坐在村民炕上唠家常。
那顺、云森 只有与村民们打成一片,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才会赢得大家的拥护和信任。
在市政府办公厅工作的那顺被委派到清水河县宏河镇前梁移民新村担任“第一书记”,任期2年。对于这个出身牧民家庭的小伙子来说,尽管对农村环境并不陌生,但让他挑起这副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担子,仍深感沉重。
那顺说,老百姓就喜欢实打实,自己不能当个看风景的干部。从那天起,他就给自己布置了一项任务:在老支书张在平的陪同下,挨门逐户拉家常,坐村民的炕头、喝村民的稀粥、倾听村民的心里话、了解村民的烦心事。他把收集到的“闲言碎语”一条条地梳理:前梁移民新村,新村不新,几乎称得上“花甲庄”,全村现有19户65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口占8成以上,有2位村民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已失去劳动能力……在他挂职的前一年,这里人均年收入不足4500元;村里没有天然草场,牲畜的草料全部得从市场购买,养殖成本不言而喻;村集体无企业、无收入……在那顺厚厚的民情日记里,记载着前梁移民新村村民们的期盼与希望。
那顺将这里的实际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向自己的单位和相关部门申请政策支持和经费援助,在担任“第一书记”的短短几个月中,他为村里争取到了扶贫专项资金3万元、慰问金8千元和2万多元的物资。为了把这3万元用在刀刃上,他多次召集全体村民商讨,最后决定购买6只种公羊和8台粉碎机,村委会与农户签订使用合同,每3户共用1只种公羊和1台粉碎机,每年轮流管理1次。那顺的后续安排是:为农户联系至少5万元低息或无息贷款;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成立养羊互助合作社;建设容量为万斤级的冷库一座;村委会争取养殖肉羊100只左右作为村集体财产……
与那顺一样,来自市经信委的云森是派驻赛罕区黄合少镇保素村的“第一书记”,履职半年多,他得出的经验是,只有与村民们打成一片,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才会赢得大家的拥护和信任。
笔者跟随云森走进45度高温的育肥塑料大棚,扑面而来的热浪和发酵池中不时传来的腐臭气味熏得人喘不过气来,仅仅几分钟,大滴汗珠就从笔者的额头滑落。这里,被云森称为“绿色植物加油站”,绿肥发酵需要35天,从肥料进棚发酵到出棚的1个多月时间里,云森几乎每天都要钻在棚里呆几个小时。
担任“第一书记”后,云森起早贪黑走访村民,尽快熟悉村委会的各项工作流程。掌握了村里的情况后,云森暗下决心,要借力发力,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在积极嫁接相关政策出租蔬菜大棚的基础上,引进了利用植物的叶、茎、根制作液体肥的绿肥发酵技术,带领村民以种植无公害蔬菜为立足点,推出了一系列采取“私人订制”模式吸引市民进村搞绿蔬摘种的政策,逐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新型农业循环产业链。
据了解,首棚绿肥发酵的所有费用实际上是云森和几个村委会成员、村民共同出资完成的,但他竟把收益的20%给了村委会,基本上解决了过去村委会办公经费捉襟见肘的窘境。云森打算,在第一棚3池绿肥出炉后,留1池给村民免费试用,另外2池按照约定以每池6万元出售,然后再发酵几池用于村集体增收。
帮村民脱玉米。
赵海峰、侯双林 把责任放在心上,把担当扛在肩上,把问题抓在手上
“两委班子软瘫散,村民无望没发展。”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强一针见血地指出,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第一书记”是重要力量。他的剖析是:长期以来,部分行政村出现了发展思路不清、组织力量不强、带动致富能力不足等问题,有的基层党组织长期班子配备不齐,工作处于停滞状态;有的党组织书记工作不在状态,内耗严重;有的组织制度形同虚设,财务不清、矛盾重重、上访不断,尤其每到换届选举时,有的地方存在拉票贿选、宗族家族势力干扰的隐患。
在首批派选驻村“第一书记”的名单中,被定义为“软弱涣散村”的就高达57个。回民区攸攸板镇刀刀板村是呼和浩特市出了名的上访村,侯双林就是被派驻到这个村的“第一书记”。
刀刀板村与大部分发展中的城郊结合村一样,涉及权钱利的事情相对集中。为解决村民因征地、社保、就业等问题产生的纠纷矛盾,在侯双林的倡议下,村两委会联合制定了“议事不漏人”规则,每次议定村内大事时,他们一般都选择晚上,将外出打工的村民尽量都叫回村里商议,因故回不去的,也要在电话中讲明政策、分析利弊、征求意见。侯双林每次都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坐镇会场,并经常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和国家政策为村民答疑解惑。村民们都反映,自从来了“第一书记”,村里遮遮掩掩的事情不见了,花拳绣腿的样子改变了。
来自市政府法制办的赵海峰是派驻新城区保合少镇古路板新村的“第一书记”,在今年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中,他义无反顾地挑起了选举第一责任人的担子:古路板村成立了由保合少镇党委包村领导任组长、“第一书记”任副组长的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
通过前期广泛深入的走访调研,赵海峰对每个参选者的政治素质、学识能力、品德修养、日常表现等方面都做到了情况明、底数清。他还对族帮家派、亲属关系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和梳理,从源头上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换届选举过程中,无论是候选人登记注册、会场布置、监票人计票人选用,还是选票发放、公章保管、公示上报等等,都充分体现了“第一书记”在夯实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要角色,保证了重点村两委换届工作的顺利开展。
带领村里的小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薛建新、赵华 都经历了迷惑期、阵痛期、调整期和执着期
薛建新是首批下派的5名女性“第一书记”之一,蹲点在赛罕区敕勒川办事处东把栅村。到任伊始,缘于对农村工作不熟悉,也缘于村民对她不认识和不理解,工作起来一度找不到头绪。但是,薛建新并没有退缩,她从入户家访这一基础性工作着手,搞清楚了村民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民族结构、信仰结构、其它技能、主要收入、家庭状况、思想问题、民主诉求以及对村两委会的意见和建议。随后,围绕调研获取的情况,她组织两委会班子成员,完善修订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各种台账名册……
现在,她已掌握了整村全盘资讯,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政策理论宣传员、党建工作指导员和发展经济的服务员,她也以“第一书记”的表率示范作用,扶了班子、强了队伍、聚了人心。
从高楼大厦中的机关干部变身为田间地头的“一班之长”,从村民的猜疑不信任到发自内心的拥护离不开,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很多人有和薛建新一样的经历与感受。派驻玉泉区昭君路办事处寇家营村的“第一书记”赵华到任后,同样经历了迷惑期、阵痛期、调整期和执着期。赵华内心最终认定了这样一件事:他一定要与村民们“吃一锅饭、睡一张床、点一盏灯”,因为市委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标准非常明确,即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热心基层工作并且是选得准、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的党员干部,这既是组织对“第一书记”的基本定性,更是组织对“第一书记”的迫切考验。
干就得干出个样子来。寇家营村紧邻209国道,位于环城快速路的交汇处,南与如意经济开发区二区相连,东与金盛路相接,东南方就是“中国云谷”所在地盛乐服务业集聚区,向北延伸不足6公里就是呼和浩特市主城区。赵华认为,寇家营村发展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目前招商引资工作正在两委会的带领下如火如荼地推进中。
呼和浩特市有农村党员29321名,占全市党员总数的23.33%。通过深入走访调研,笔者深切感受到,驻村“第一书记”已渐渐被广大农民视为“烫金名片”,成为全市基层党建新常态的有效推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助手、干部实践锻炼的有力抓手。(文/图冯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