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后半年,央行一连两次降准降息,这也是年内第五次“双降”。记者近日走访各家银行发现,理财产品收益也随着几次“双降”出现了持续下滑,几乎很难看到有收益率在4.5%以上的理财产品,而在2014年上半年,收益率在5%以上的理财产品还比比皆是。业内人士介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降主要是受经济景气度影响,优质信贷资产减少,银行能够做出高性价比投资的机会进一步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该如何购买理财产品呢?记者就此走访建行呼和浩特支行的专业人士为市民支招。
尽可能购买长线产品
当前情况下,首先,购买理财产品尽量选择长线产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同一家银行发行的产品,一般情况下都是产品期限越长收益往往越高;二是在收益出现持续下滑的情况下,购买期限较长的产品有利于提前锁定当前相对较高的收益,不受后期收益继续下降的影响;三是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有一定的募集期,一般为2—7天,遇到节假日会更长,募集期内的资金只能享受银行活期利息,也就是0.35%,如果频繁购买短期理财产品,募集期加起来会很长,实际计息期会缩短,这也会使收益减少。
由于理财产品流动性差,一旦购买就不能提前赎回或转让,因此,在购买长线产品之前,一定要确保在产品到期之前不会有急需要用这笔钱的地方。
多关注中小型股份制银行产品
相比较而言,大银行不差钱,尤其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没必要以高收益当噱头来吸引投资者,因此大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一般收益都很低。而股份制银行、城际商业银行等为了吸引资金,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要高一些,对于投资者来说,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要多比较一下,选择收益较高的中小银行。
那么,是不是购买大银行的理财产品比较安全、购买小银行的风险会大很多?实际上并非如此,只要是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不同银行的风险差别并不大,并不会因银行规模大小来评估风险,区别风险主要是看产品的收益类型及风险等级。出于避险心理,投资者可以选择一些保本类型的产品。
多留心“另类”理财产品
所谓“另类”理财产品,就是与日常在银行营业网点购买的理财产品不同的,比如夜市理财产品、节假日专属理财产品、区域性理财产品等。夜市理财产品是指在晚上或夜间发售的理财产品,需要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购买;节假日专属理财产品是指专门针对春节、国庆、中秋等节假日推出的理财产品;区域性理财产品是指银行只在某个特定区域发售的理财产品。这三类理财产品的收益一般要略高于日常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可以多加关注。
银行专业人士提醒投资者:利率进入下行通道,银行理财收益下滑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投资者切不可贪图高收益而购买一些不通过正规渠道发行的理财产品,以免被骗,连本金都收不回来。最好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多元化投资来获取理想的收益。(记者云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