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没有到过呼和浩特的人也许只知道:这是一座草原都市。然而,每天生活在这座塞外名城的人都知道:爱才是这里的代名词。从12·14勇救落水儿童壮举,到从火势熊熊的汽车中舍生救人的佳话;从“最美青城人”的平凡善举,到“青城好人”的无私奉献。特别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在微传播盛行的快速反应时代,这里更是一座汇聚爱心的城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通过网媒传播的爱心接力,为这座青色之城增添了温暖的亮色,也让那些得到过帮助和正在得到帮助的人们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在一起!
呼和浩特新闻网帮助椒农卖彩椒
2015年1月6日,当“彩椒坏地里,农户痛心, 10万余斤彩椒‘求带走’”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一发出,立刻引发了各家媒体的关注。原来,赛罕区金河镇羊盖板村与山东盛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合作合同,根据合同协定,大棚的搭建以及农药设备等由农户前期自己投资,共计200多万元;山东盛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包销农户生产的彩椒。然而由于被“跑单”,农民面临血本无归的境况。经过网媒传播,当即,呼和浩特人立刻做出反应:帮助这些农民卖彩椒成了首府人街头巷尾议论的大事。于是,各部门、各人员齐行动,从新华广场到如意广场,短短几天时间, 10万斤彩椒销售一空。呼市赛罕区金河镇羊盖板村绿色蔬菜基地的种植户银刚说:“多亏网络、媒体和热心市民的帮忙,滞销的彩椒已销售完了,真的非常谢谢大家!”另据银刚介绍,在卖彩椒的过程中,他们还接到了新的订单,对方是一家蔬菜配送公司的工作人员,看到种植户大棚的情况不错,之后便谈了合作意向,前几天和种植户签订了订购合同。
彩椒事件刚刚落幕,“一袋土豆温暖一座城市,一片温情照亮呼和浩特”的感人故事再次上演。武川县张忠恒6岁的儿子张浩博患有苯丙酮尿症,每月所需的“特殊食物”低蛋白粉要花费近5000元。原本已负债累累的张忠恒为了不让孩子“断粮”,只得将家中储藏的4万斤土豆拿来“贱卖”。 2015年4月18日,“援助小浩博,爱心买土豆”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被网络广为传播,市民们纷纷赶来买土豆、给小浩博捐款。在4月的呼和浩特上演了一幕感人的“爱心接力”。在卖土豆的现场,我们看到不同年龄段的市民,从刚刚蹒跚学步的孩子到耄耋之年的老人;不同职业群体,从在校的学生、教师到城管、交警、出租车司机;不同的援助形式,从购买土豆到直接捐款、代买土豆募捐……崇德向善之美,如草原般无垠广阔,让整座城市熠熠生辉。
网络的最大特点是传播快、反应及时。在这座诺大的城市中,我们可能感觉不到对方的存在,但爱如空气却让每个人感同身受。 2014年11月21日清晨5时,一位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的老年伤者被救护车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医院转往内蒙古人民医院急救中心进行救治。但是手术备血需要2000毫升到4000毫升,院方赶紧联系血库备血。可是,内蒙古血液中心当时也缺血,患者所需的O型血更是稀缺。时间不等人,伤者必须马上手术,情急之下,内蒙古人民医院联合内蒙古血液中心号召媒体一起,通过手机微信朋友圈、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能够就近献血,挽救伤者的生命。消息迅速扩散,爱心也涌动接力,从21日8时开始,各媒体纷纷介入,截至当日16时,已经有超过41名爱心市民前往献血点献血,其中30人成功献血,献血总量9400毫升。在爱心的传递奉献中,伤者已经有了足够的手术备血,并且成功进行了手术。
其实,像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城市因爱生辉、首府因爱美丽。正是这些凡人善举让这座城市有了温度。也许我们未曾谋面,但通过网络和媒体的连接,我们已在爱中汇合,并在爱中前行。 “我们在一起”正在让这座历史名城散发出更加人性的光辉,在文明城市的新航程中不断向前。
●阿拉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