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中小学特色社团让成长与快乐同行
 

  原标题:中小学特色社团让成长与快乐同行

  日前,我区又有25个旗县市区通过了国家第二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至此,我区通过评估验收的旗县市区已达27个。在评估督导检查组给出的反馈意见中,这27个旗县市区有很多相似的经验,其中一条就是注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验收的旗县市区,中小学特色社团普遍发展较好,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更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而在前不久内蒙古大学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上,很多参加比赛的学生坦言,中学阶段的社团经历让自己获益匪浅,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得益于此。

 

  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学学生展示陶艺制作成果。(图片由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学提供)

  玩出特色 中小学社团遍地开花

  每周二下午的前两节课是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呼哈路小学孩子们最期待的时间。每当此时,呼哈路小学里就会一片沸腾:操场上体育社团的孩子们的花式跳绳看得人眼花缭乱;足球社团、篮球社团的小选手们动作娴熟,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合唱社团的小歌唱家们跟着老师的节奏训练呼吸技巧;舞蹈社团的孩子们扭颈转腰,翩翩起舞。社团活动大教室里还有不织布社团、IT计算机社团等社团在活动,一大帮孩子们都乐在其中。

  “本学期学校社团课程设置更加丰富多彩,增开了十字绣、羽毛球、抽象画、蒙语口语交际、话剧、魔方等项目,参与的学生和老师越来越多了。”呼哈路小学校长陈金栓说,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师特长组成了不同的兴趣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新颖活泼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南门外小学,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以学校现代艺术教育类课程、体育健康教育课程、科学教育课程、国粹经典系列课程4大课程体系为基础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

  “目前,学校有27个校级社团,47个班级社团。每周的社团活动时间,孩子们一起学习、服务、锻炼,真正实现了学习与情趣相伴,成长与快乐同行。”南门外小学校大队辅导员刘霞表示,国学经典诵读、武术、管乐、合唱、围棋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获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今年,南门外小学梦想剧场社团排演的课本剧《西门豹》还获得了全国花样语言艺术大赛一等奖。

  “今年,我们把同类型的社团整合,减少社团数量至33个,扩大了社团规模,丰富了社团的活动。”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教师孟萌介绍说,学校社团曾经有40多个。

  “我们的天文社在全国都很有名,全国很多天文活动都会选择在我们这里举行。机器人社团在每年的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总是名列前茅。今年2月,学校的模拟联合国社团参加了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首届联合国总部中美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获得最佳立场文件奖、最佳合作奖两个奖项……”说起二中社团的成绩,孟萌滔滔不绝。 据了解,在全区中小学校园里,蓬勃发展的社团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全,艺体、益智、科技、手工等应有尽有,让学生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发现自己的特长,在社团中玩有所乐玩有所长。“特色社团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的课堂、实践的天地、交流的乐园,成为学生校园生活中跳动着的美丽音符。”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王利生说。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快速路上建设公交...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雪趣
创客走进乡村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