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落实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2013—2020年)》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承接产业实施意见》,推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一)推进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煤炭清洁循环高效利用,严格控制煤炭新增产能。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通过补链、延链、展链,促进企业间、行业间、园区间形成循环链接产业体系,重点打造“煤炭—电力—化工、煤炭—炼焦—化工、煤炭—电力—铝及铝后加工”一体化等循环产业集群。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以煤炭、电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石、铁合金、有色、造纸、印染、制革等行业为重点,强化安全、环保、能耗、物耗、质量、土地等约束,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形成淘汰落后产能倒逼机制。
(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煤炭机械、轨道交通设备和风电设备等优势制造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乘用车、新型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推动形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蒙药、生物疫苗及生物育种产业,推进生物发酵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重点建设呼和浩特、通辽、赤峰、乌兰察布、巴彦淖尔五大生物产业集聚区。加快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完善国际、省际光缆网通道,加强云计算应用,承接上下游产业,建设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赤峰等全国重要的云计算产业基地。加快稀土采选—冶炼分离—新材料及应用一体化发展,建设包头稀土新材料基地。
(三)培育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农牧业,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优质玉米、高油大豆、强中筋小麦、专用马铃薯等优质粮食生产,继续实施畜牧业“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巩固乳业领先地位,振兴羊绒产业,扩张肉类和优质粮油加工产业。加快培育果蔬、饲草料及林下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沙产业、草产业和特色种养业。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加快蒙东、蒙西两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建设3—4个百万级光伏发电基地。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实施旅游发展十大工程,规划建设黄金旅游线路和精品旅游景区,提升草原、沙漠、森林、冰雪、湿地、地质奇观和温泉旅游区的档次和水平,打造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加快培育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健康养老、家政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
(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在生态修复治理、新能源、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特色优势领域,努力突破一批重大技术瓶颈,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科技进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度。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到2020年,围绕草原修复、防沙治沙、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节能环保等领域建成30个国家级(国家与地方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