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活动随时随地、形式多样。 (图片均由张帆摄)
建立长效机制让流动党员“恋家”
“九月份,属第五支部的赛罕区前不塔气村,从事蔬菜大棚种植的806户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反映,大棚里80%的黄瓜出现病情,打药也没有缓解。我们中心党委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联系乌兰察布市科技局,科技特派员关慧明立即从外地返回呼市,直奔蔬菜大棚,经仔细查看黄瓜发病原因后确定为霜霉病。特派员当场给菜农讲解黄瓜种植、防病技术。咱们科技局还免费送来了50桶农药,黄瓜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孙补说起这件事感慨不已,“咱们乌兰察布市真的是十分看重外出务工人员,这件事后科技局还特意派了科技特派员来常驻呼市前不塔气村,为菜农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
“我们在这种菜多少年了也没人问询过我们,就靠自己那点经验种菜。没想到这临时党支部给我们帮了这么大的忙,让我们这些外出打工的人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听说最近咱们乌兰察布在‘五城联创’,我们作为乌兰察布人走哪都得给咱乌兰察布做榜样!”
临时党委从组建初期的寻找党员、走访建档,逐步发展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现已初步形成以一个平台——乌兰察布市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中心,五种党支部——流动型支部、炕头型支部、租房型支部、商铺型支部、私营企业型支部,八项服务——流动送学、业务代办、就业帮扶、志愿服务、权益维护、困难救助、残疾扶助、助学扶持等为主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158”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了外流党员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同时,临时党委紧紧围绕“党建统领服务,服务促进党建”的工作思路,坚持“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的理念开展八项服务,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惠民服务,把流动党员聚起来,使广大外出党员群众的心暖起来,为他们重新“安家”,并且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恋家”。截至目前,临时党委和农牧民党支部共开展各类组织活动82次,慰问困难老党员130余人,累计为在呼农牧民工党员群众办理各项社会保障业务9万余人次,为群众节省开支7200余万元,报销医药费1000余万元,帮助1801名乌兰察布籍农牧民工实现了就业。(记者 皇甫美鲜)
评论:把流动党员凝聚在党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