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呼和浩特:打开经济社会发展上升空间
 

  原标题:呼和浩特:打开经济社会发展上升空间

  “今年以来,首府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了新发展,呈现稳中求进、稳中向好态势。”这是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那顺孟和对全市经济形势作出的总体判断。

  在2015年收官之时,这一判断在数据上得到印证: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50亿元,同比增长8%;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36.9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17亿元,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27元,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13604元,增长8.5%;全市人均GDP达16000美元……

  账面上乐观的数据靠什么支撑?

  这一年来,呼和浩特市用实践给出了答案:牵牛要牵牛鼻子,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专项推进,切实在抓落实上下功夫,突破瓶颈制约、推动转型升级。

  重点项目挑大梁

  项目就是生产力,项目就是增长点。

  12月11日,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数据中心机房里,数百台服务器稳定运行。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开发建设部副主任谭凤才说:“园区目前已建成的6栋数据中心机房楼全部开始启用,入驻互联网、金融、证券、‘政务云’等政府及企业客户21家。”

  事实上,呼和浩特市云计算产业初具规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三大云计算项目部分已投入运营,运行服务器已达66万台,百度、腾讯、京东、浪潮等14家知名数据应用企业相继入驻,呼和浩特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大数据基地。

  在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长狄瑞明看来,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链正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据估算,云计算带动的相关产业产值预计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目前云聚青城、互联天下之势渐显。

  风起“云”涌之时,工业、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也亮点频现:

  大唐托电五期、北方联合电力和林电厂等在建项目加快推进;中环光伏三期、晶环蓝宝石二期等具备投产条件,单晶硅、多晶硅产量分别达到7308吨、5160吨,占全区首位;庆华煤基清洁能源项目取得国家发改委“大路条”;金宇保灵生物药品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京能盛乐热电、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实现投产……

  首府城市建设史上单体投资最大项目——二环快速路全线通车;地铁一、二号线获得国务院批复,试验段管线迁改和交通导改工程全面完成;机场迁建工程取得有效进展;“引黄入呼”二期建成投入使用;大青山前坡生态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呼张高铁、呼准鄂城际铁路征拆任务完成90%……

  截至10月底,全市429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复工363个,开复工率85%,完成投资804亿元。

  一批重点项目为拉动经济增长挑起大梁,也为长远发展储蓄了动能。

  改革红利源源释放

  更足的底气则来自改革红利的源源释放。

  今年6月16日,呼和浩特市通过了全市企业“一照一码”登记实施方案,决定在全市企业登记工作中全面推行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

  仅隔一周后,6月24日,在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内蒙古思诚联合煤炭有限公司负责人领到了第一张企业“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当日,“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开始在呼和浩特市全面发放。

  呼和浩特市工商局局长苏云喜感慨地说:“‘一照一码’提高了市场主体准入登记效能,市场活力被大大激活,新登记市场主体激增。”

  事实的确如此,实行“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后,企业申领相关证照由原来的45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今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和注册资本分别同比增长29%和22%,新增市场主体4万户,同比增长61%。

  “小老板”数量的不断递增,成为带动就业、繁荣市场的生力军。

  重头改革频频出招。今年,呼和浩特市全面推进各领域深化改革,编制了《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4 —2020年)》,建立改革总台账、任务书和责任制,确定三大类6方面135项改革任务清单,明确了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和工作要求。编制了《2015年度任务台账》和《2015年度改革试点台账》,确定了88项改革任务和48项试点任务。目前,共形成改革成果210多条,年底可完成改革五年规划任务的50%以上。

  全面完成对市本级40个部门和单位的行政权力梳理,行政权力事项由原来的9547项减到5429项;大力推进PPP投融资模式,城市交通轨道一二号线、“塞外安康新居”公租房项目列入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铺开,从12月1日零时起,全市38家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施零差率销售……

  通过稳步推进的改革,广大群众正在拥有更多“获得感”。

  民生底色更温暖

  解百姓后顾之忧,让群众心中有底。

  11月28日,呼和浩特市2015年公共租赁住房公开摇号,10970套公租房悉数配租给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本市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张女士幸运地被摇中后激动地说:“我们夫妻两人打零工,收入很低。这次分到公租房,大大减轻了住房的经济的负担。”

  就在同一天,清水河县宏河镇一间房村村民郭奎坐在沙发上,惬意地看着电视。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郭奎一家告别破窑洞,搬进80多平方米的新居,卫生间、厨房、卧室样样都有,暖气烧得热乎乎,享受着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老人感慨地说:“活了半辈子,没住过新房子。‘十个全覆盖’工程圆了我们的新居梦。”

  一个个切实的感受,源自一份份民生清单的落实:

  市财政投入500万元推动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共投入98亿元完成789个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全面落实自治区为每个低收入农户每年发放1吨取暖煤,为每个低保家庭大学生每年发放1万元就学补助,为每个零就业家庭至少解决1人就业的3件民生实事,共惠及23.9万农户、1380名大学新生和46户零就业家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实现1.4万人精准脱贫;完成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9万套,改造老旧小区300个,下大气力解决了1万多群众的回迁房安置遗留问题;实现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316人,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3万人……

  从公租房建设到老旧小区改造,从扶贫攻坚到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呼市2015年的民生清单上无不体现着最温暖的底色。

  时间行至岁尾,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呼和浩特市已经画出了一道稳中有进的上行曲线。(记者贾永强)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蒙古族服装展演
3小时盖好2层楼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