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和浩特精心建设草原硅谷
 

  原标题:呼和浩特精心建设草原硅谷

  编者按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大数据时代,草原乳都呼和浩特正在谋求蜕变。“云”落草原带来巨变,促进结构转型,拉动产业发展,就地转化资源,呼和浩特正在快步建设成为草原硅谷,成为中国西北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基地。

工作人员在网上受理信访问题。

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数据中心机房。

中国电信云计算中心外景

油机楼里的高压发电机。

创业园外景

 内蒙古电子口岸视频监控平台。

  3大电信巨头百亿布“云”

  从呼和浩特金桥开发区出发,沿金盛路南行约20公里,远远便可望到“中国云谷扎根和林”的硕大字牌。

  3年半的时间,中国电信首批6座数据机楼已全部投入使用,吸引了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搜狗、腾讯入驻;一街之隔,是中国移动云计算数据中心,主体部分已经完工。

  除了和林格尔,在呼和浩特城区东北方向的鸿盛工业园区,中国联通也来了!国内3大电信运营商不约而同的选择,让草原乳都再加光环,成为“云都”。

  依托27.76平方公里的盛乐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和5平方公里的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实验基地鸿盛园区,呼和浩特引进的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3大运营商建设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投资规模近700亿元。项目建成后,机架柜数可达27万个,各类服务器数量可达400万台,呼和浩特将成为全国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拥有集信息网络、计算、存储和安全保障为一体的全国功能最完善的云计算服务平台。

  目前,已建成服务器66万台,今年有望突破100万台,已有百度、搜狗、阿里巴巴、搜狐、腾讯、浪潮、聚友网络、蓝汛通信技术、中国云立方等几十家数据应用企业入驻,业务覆盖范围包括北京、山西、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宁夏和青海等10个省市区,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随着―个个数据中心的落成,云计算使呼和浩特地区通信设施、出口宽带以及网络通信环境得到跨越式的改善和提升,呼和浩特沿着―条“把能源储备转化为信息储备、把能源输出转化为信息输出”的转型之路,踏着“祥云”,奋蹄扬鞭,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互联网企业掘金大数据

  寒冬里的边境小城满洲里,天空一碧如洗。在铁路口岸的国际货场上,一列满载木材的俄罗斯货运列车正在与中方进行紧张地换装对接。

  八千里路云和月,往西3000多公里的策克口岸,4辆货车一字排开,正在接受口岸联检单位的通关检查。

  这一东一西两座口岸,彰显了祖国北部边疆的广袤辽阔,16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如珍珠般洒落在内蒙古。如今,不用千里奔波,在内蒙古自治区电子口岸视频监控平台上,就能实时看到这16个口岸的现场情况,这就是云计算在发挥作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现在已形成了集聚效应。我们公司入驻鸿盛园区后,可以与同行业合作伙伴形成交流合作,推动云计算产业更好更健康发展,对企业的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浪潮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宫明祥认为,呼市在发展云计算产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公司正是看中了呼和浩特云计算的发展前景,才决定入驻鸿盛园区。

  除了浪潮,各互联网企业均已嗅得先机,纷纷抢滩登陆发展呼和浩特云计算产业。云计算是资源,光有云计算只是具备了信息存储的基础设备,产业链才是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重要手段。

  按照云计算产业发展定位,呼和浩特重点引进了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软件信息、互联网等产业项目。围绕云计算应用,以3大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基地为依托,形成云计算应用产业集聚;围绕大宗商品交易和跨境贸易,依托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金川开发区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形成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围绕着软件研发和应用,形成软件产业集聚;围绕云计算研发,引进了中科院计算所等研究院所,形成云计算人才集聚。此外,还引进了多家互联网+设施农业物联网等项目,实现了云计算产业集群式发展,推动了全市经济的转型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漫步“云端”

  购物不用出门,消费就在指尖,这是人们对电子商务的形象诠释。那云计算到底从哪些方面切入我们的生活?

  举个例子,云计算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通俗地说,我们每天都要用电,但不是每家自备发电机,而是由电厂集中提供;我们每天都要用自来水,但不是每家都有井,而是由自来水厂集中提供。云计算就是让人们像使用水和电一样使用大数据资源,付少量的租金得到所需的服务。

  “从北京到我区的2186个医疗机构,包括旗县村卫生室,都能在这款软件上找到,医院停车位、床位等信息都一目了然,以后大家不用去医院排队就可以预约挂号、咨询就医啦。当然,这些数据都是储存在云计算的政务云上,可以随时使用和下载。”谈起正在开发的智慧医疗项目,东华软件股份公司总经理李旭兴奋不已。

  2015年3月,经过住建部和科技部联合评定,呼和浩特被确定正式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今年以来,呼和浩特依托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全力打造智慧城市。2015年至2017年,呼和浩特市将为智慧城市项目投入24亿元,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础、3类工程、9大专项”设计,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和公共服务智慧化,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

  目前,呼和浩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已投入运行。数字城管系统设有1个市级监督指挥中心,6个区级指挥中心和27个二级责任单位平台,网络覆盖范围包括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如意和金川开发区等6个区域,覆盖面积190平方公里,实现网络终端连接99个部门和单位。呼和浩特市29个街道办事处、187个社区范围的中心城区,划分出万米单元网格6688个,责任网格177个。

  同时,工商、质监、国税、地税4个部门成功实施数据共享,成功实现人社缴费与税务数据共享,卫计委计生人口数据和公安人口信息协同,城管、公安、社区视频资源共享。试点城市建设以来,通过将线上线下服务整合到“一站式惠民服务门户”,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多渠道服务能力,网上办理事项已达180万件。百姓办事由过去的“办一事,进百门”变为“办百事,进一门”。如今,呼和浩特各类“云”风起云涌,汇小溪为大河,从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链着手,稳步推进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按照规划,到2020年,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产值预计将达到500亿元。

  链接:呼和浩特发展云计算产业的独特优势

  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地处我国“三北”连接点,发展云计算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呼和浩特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摄氏度,一年有3个月时间能够使大规模数据中心设备自然冷却,数据中心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地质结构比较稳定,远离地震带,能够保障大型数据中心稳定运行。

  二是首府优势明显。呼和浩特集中了自治区重点科研机构和科学院所,市内拥有各类高等院校23所,在校学生25万人,年毕业人数8万余人,拥有自治区70%的科教资源,能够满足各类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自治区各大政府机关、区直企事业单位和区域总部汇集首府,为云计算推广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电力成本较低。内蒙古西部电网是国内3片电网之一,当前电价为0.38元/千瓦时。同时,云计算企业可配套自备电厂,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综合成本优势。

  四是区位优势明显。呼和浩特地处京津冀城市群西部,与北京的航空距离不到50分钟,不仅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而且还是我国陆上通往俄蒙及东欧的重要桥头堡,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方面优势明显。在网络构架体系中,呼和浩特地处内蒙古的光缆通道中枢,是3大电信运营商光缆大动脉的重要交汇点。

  五是基础设施完善。呼和浩特几年前就专门规划建设了27.76平方公里的盛乐云计算产业园区和5平方公里的鸿盛云计算产业园区,目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善,园区管委会可以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同时加快基地网络工程规划建设,实施宽带网络工程,增设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大幅降低数据中心运行成本和价格,为全国用户使用呼和浩特云计算资源、“互联网+”应用及大数据应用服务提供网络支撑。

  六是保障政策优越。2013年以来,内蒙古出台了《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云计算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呼和浩特出台了《关于加快云计算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为云计算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全力开展了国家智慧城市、宽带中国、电子商务和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创建工作,为云计算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蒙古族服装展演
3小时盖好2层楼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