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暖男郎永淳青城“谈缺点”
内蒙古新闻网  15-12-14 10:36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原标题:暖男郎永淳青城“谈缺点”

  做客“部校共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自曝离职后“在做自媒体”

  儒雅的“暖男”形象,庄重严谨的主持风格,加上学中医出身却转做主持人的“神奇经历”,12月11日下午,央视主播郎永淳的到来,让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师生们更加期待。郎永淳微笑登台,用温润醇厚的声音与师生们问好。

  继康辉、白岩松、敬一丹后,央视名嘴郎永淳做客“部校共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通过“以梦为马”主题讲座,与师生分享他20年的职业经历和人生感悟。

  说自己5大“缺点”

  以“批判”的眼光分享

  当日,台上的郎永淳一身休闲装,微扬的嘴角透出谦和与自信,愿意与师生互动。沉着而富有磁性的声音极具“吸引力”,拉近了与师生间的距离。

  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学子们心中的“偶像级”主持人,却在讲座一开始,先说起了自己的5大缺点。

  “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矫情、夸夸其谈、言行不一。因为我有太多机会接触到权力、商业、真相,就认为自己属于所谓的‘上层’,认为自己有足够强大的力量,从而导致了许多的不专业、不深入以及想当然。”郎永淳说,他要先把自己“打倒”,以“批判”的眼光与大家分享、互动。

  从每天中午的《新闻30分》到每晚七点整的《新闻联播》,郎永淳分享了节目录播中的故事。通过对《The News Room》视频节选片段的讲解,阐述了新闻人严谨、认真、坚持原则的工作态度,用事实说话的职业操守,不能受外界影响,尤其不能被商业利益所驱使,违背职业道德。他风趣幽默的言语,睿智敏捷的思维,赢得师生们的阵阵笑声和掌声。

  对“以梦为马”这一主题,郎永淳解释道:“以梦为马是指把自己的梦想作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将这个题目放到马克思主义大讲堂上,马,就是行动的指南,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梦,是所有人共同拥有的中国梦。”

  回应学子关注

  弃医学传媒是为了什么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为了唤醒国人,那您弃医学传媒是为了什么?”提问环节,郎永淳学医的出身,依然是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的话题。

  “一次机缘巧合吧,进入媒体行业,也是我曾经的梦想……”郎永淳说,自己最初学的是中医针灸,之后才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坚持梦想的重要性。“我曾经也有过迷茫与彷徨,如果没有坚定的选择和信念,也许自己现在会是医生、营养师……”郎永淳说,期望同学们把握青春,勇于付出,不停地去追求,去创新,去奋斗,实现美好的愿望。

  从1995年4月在央视主持《新闻30分》开始,郎永淳儒雅的“暖男”形象和庄重的主持风格,获得很多观众的喜爱。

  2011年,他出现在《新闻联播》,与欧阳夏丹一同成为央视“第四代”新闻主播,也有了“丹淳组合”这样一对让观众喜爱的主播组合。尤其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郎永淳边播报边流泪,感动了不少观众。

  “从医学专业转行,当时一方面考虑就业,另一方面是我对播音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能给自己多一个选择。”回忆当时投身播音主持行业,郎永淳说:“医生这个职业非常崇高,但针对的是有限的个体。到中央电视台,打开的则是另一扇门,视野更开阔,媒体会覆盖更多的人群,工作的社会意义更大。”

  谈离职后动向

  “在做自媒体”

  为了妻子和孩子,郎永淳今年选择从央视离开,让无数同行深感遗憾、惋惜。

  “已经向我的老东家央视提出辞职了,相关的手续还在办理中。”对于许多人关心他今后的动向,郎永淳在现场表示:“在做自媒体。”

  为了让更多人与书结缘,2013年开始,他创办了“朗读”的公众号,工作之余一直在做。

  在讲座开始前,报告厅的屏幕上已在播放着郎永淳传奇的新闻之旅,他感人的爱情故事,对工作、家庭、爱情的默默付出,让许多人看到了一个真诚而有担当的郎永淳。

  “做社会的医生,做社会的瞭望者、大地的丈量者,自己的脚步有多深入,就会对某一专项有多了解。”郎永淳最后用母校的校训——“精勤不倦”与师生们共勉。(全媒体首席记者 吴博超)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蒙古族服装展演
3小时盖好2层楼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