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百姓生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王善村:乡村旅游红红火火
内蒙古新闻网  15-12-15 09:04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王善村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采取旅游文化主导型和旧村整治型相结合。在保留河套特色民居的同时打造经济型新村,从根本上提升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水平,打造幸福新生活。

  走进王善村,最吸引人的就是由村民旧居改建的村史馆,在这一间仅有80平方米的村史馆内,承载着王善村的文化底蕴,记载着王善村的历史变迁。

  为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发展当地乡村旅游,从去年开始,王善村大力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这座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土木结构民居,现在成了王善村村史馆。村史馆虽然面积不大,但屋里面摆放了许多后套人过去使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品,墙上也贴满了新旧风貌的对比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过去的土路土房,到今天新农村的种种变化。自从村史馆建好后,不少游人都会走进去瞧瞧看看。

  据五原县王善村驻村干部王铭贤介绍,王善村村史馆的物件都是从村民和农户手中收集来的,在“十个全覆盖”建设中,县里把王善村定位成采摘、旅游、观光、农家乐型的村庄,展览馆的建成增加了王善村许多的文化内涵,同时得到了村民和广大游客的认可和好评。村史馆的打造,让王善村的旅游产业发展有了历史的底蕴支撑。对不同年代河套特色民居的保存,更是让王善村在展现河套民居变迁史的同时,亮出了自己一张特有的旅游名片。

  在王善村的广场周围,大家可以看到有多处修建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王善村在推进“十个全覆盖”过程当中,对村里的老房子进行了修缮,让前来观光旅游的人们看到了原始的农村风貌,也可以感受到这个村子里的发展变迁。

  村民张继光家的房子建于1984年,木头做的房梁,前门面包蓝砖,是典型的八十年代民居建筑风格。在“十个全覆盖”建设中,村里帮他修缮了这座老房,保存了原始建筑风格,硬化了院落,新建了院墙,还在门口为他家栽植了10多棵苹果树,为的就是等果树挂果后,让更多的游客来体验农家乐,同时也为他增加一部分收入。

  “‘十个全覆盖’把村子整个给弄得挺好的,树呀路呀水呀电呀都弄上了,我们家院也给硬化了,院墙也给盖了,挺好的,我们觉得日子一天比一天强。”村民张继光高兴地说。

  在和王善村村民的交谈过程中,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如今的王善村,村子变美了,交通方便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即将转变成一份宝贵的财富,一幅乡村旅游的美景即将逐步绘就。另外,王善村“十个全覆盖”结束后,吸引了不少当地市民和周边的游客,好多游客直接和农户对接,品尝农家饭菜,体验农村气息,王善村这种观光旅游型产业定位初见成效。(记者 白忠义)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蒙古族服装展演
3小时盖好2层楼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