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工程涵盖了农村牧区公共服务需求的主要方面,统筹兼顾了当前和长远,充分考虑了需求和可能,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广大农牧民群众的郑重承诺。
一、发挥部门职能服务“十个全覆盖”工程
加大前期调研力度。2014年初,为摸清我市农村牧区嘎查村“十个全覆盖”工作底数,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市发改委派出50名工作人员组成四个工作组,分赴科尔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左中旗、奈曼旗1221个行政嘎查村,采取逐村入户,实地调研,填写调研表、绘制村屯道路示意图等方式,完成了调研摸底工作,建卡建档,并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
完善组织保障。及时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部署,将农村牧区行政嘎查村“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组织机构,抽调专门人员负责我委作为领导小组下设的工程实施组的各项职责,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年度计划、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组织开展工程实施、指导、协调等各项工作。
精心编制计划方案。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发改委完成了全市“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方案的信息及数据的采集工作,编制了《通辽市2014年“十个全覆盖”工程(700个行政嘎查村)实施方案》和《通辽市2014——2016年“十个全覆盖”工程资金计划》。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鉴于“十个全覆盖”工程覆盖面广,所需资金额度大的实际,市发改委努力争取上级资金,向“十个全覆盖”工程以及农村牧区倾斜、集中。2014至今,市发改委累计争取上级涉农涉牧资金35.93亿元,涉及农村产业发展、危土房、垦区棚户区改造,农牧区节水、农牧民安全饮水、通村公路、农牧区基层司法体系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医疗卫生、敬老院及儿童福利院、文化事业、农村养老、残疾人事业和农村生态建设等众多方面。
严格开展督查。市发改委组成五个工作组分赴科尔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督查工作。在督查过程中,将多角度、全过程的督查工作作为推进和规范我市“十个全覆盖”工程进展的重要手段,形成了考核有依据、过程有监督、责任有追究的督查制度。督查组每周将有关问题和情况及时向两区政府进行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探讨解决思路和办法、帮助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两地工程顺利推进。
二、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
一是要强化规划引领。结合村情科学制定规划,做到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按照“村屯社区化建设”“农民市民化发展”发展思路制定总体规划。对于极少数施工环境恶劣,村屯人口少的嘎查村或自然村要按照整体移民搬迁规划考虑。同时要注意在制定村屯总体规划时严格划定生产区与生活区,并将产业发展与建设规划统筹考量,因地制宜确定发展定位,引导嘎查村(分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切实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二是科学制定施工标准。我市属于少数民族相对集中地区,农村牧区有种养交织的特点,对于养殖户较多的村屯,建议在建设中考虑人畜分离,进一步提升村屯卫生基础条件;对于物流需求大、运输从业人员较多的村屯,建议在考虑财政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适当提升村屯道路建设标准,做到因村施策。同时在建设中应注意保留和突出乡村特点,深度挖掘村屯文化和历史内涵,对于民族嘎查要突出民族特色,避免在建设中千篇一律。
三是积极筹措资金。考虑到“十个全覆盖”工程所需资金较多,市旗两级财政资金压力较大的情况,建议各相关部门广开思路、制定相关政策,坚持“政府补一块、项目投一块、群众筹一块、银行贷一块”的投融资机制,采取债券、众筹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为工程进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是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广大农牧民既是参与者、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了解和认可自身主人翁地位,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出力献策。同时,在工程建成后应更加重视工程建成后的后续管理和维护,明确管护责任,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奖惩措施,形成“党委部署、政府主导、农牧民共建”的良好氛围。
五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要将“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基层党员干部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抢抓机遇,振奋精神,践行“三严三实”,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成为科技致富的明白人、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才能最大程度得到广大农牧民的信任和支持。
六是要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为确保工程项目长期良好运行、服务群众,工程实施后的运营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和资金保障,由于一些村级组织没有收入来源,仅靠村级组织难以为继,应加大农村牧区基层政权建设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结合村情适当引入市场经营方式,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增加后期管护、运营经费,保障“十个全覆盖”工程得以长久发挥效益。
七是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通过深化农村牧区改革进一步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组织建立种植、养殖业合作组织,加大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按照“一村一品”打品牌。加快引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鼓励农牧民在家门口创业,打造更多的“农家乐”“牧家乐”,千方百计采取多种办法增加农牧民收入。
(作者为通辽市发改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