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通讯员文集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鄂尔多斯市工商局:让法治理念根植于百姓心中
内蒙古新闻网  15-12-15 11:31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鄂尔多斯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六五”普法工作纪实

  “六五”普法以来,我市工商局行政管理局在市委、政府、自治区工商局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持把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工商建设实践相结合,立足工商职能,以“服务民生、服务发展”为中心,全面落实“六五”普法各项工作任务,以依法治理、法治实践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为重点,以普法宣传为契机,以“法律六进”为手段,以增强干部职工及社会法治意识为目标,以开展法制工商建设中心,紧紧围绕“十二五”发展大局,不断推进“六五”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让法治理念深深根植于百姓心中。

  强化组织凝聚普法大合力

  “六五”普法伊始,我市工商局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动员部署全系统“六五”普法工作,成立了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全市各级工商机关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对内指导干部学法、用法,对外指导经营户知法、守法的普法,保证了普法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形成了市、县(旗、区)分局、所共同参与的三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

  结合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际,及时研究制定《鄂尔多斯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根据每年的工作要求和重点,制定年度普法计划及具体实施意见,做到普法工作长期有规划、短期有计划、平时有安排、统筹规划、步步推进,增强普法工作的执行力。全市各级工商机关普遍建立、健全了普法领导小组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度。结合开展的学习型党组和学习型机关建设活动,开展了定期分级培训和以“每日一题”、“每月一法”、“每季一考”等为载体的多形式学法制度,促进法制宣传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将普法工作纳入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日常有督导、定期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有力推进普法规划的落实。

  在年度的经费预算中,列出普法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为做好法律法规教材的征订、必要工具书的购买、宣传材料的印制、普法培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资金保障。“六五”普法以来,全市系统累计投入135万元,用于普法教育宣传活动和更新设备及征订法律法规汇编。编制了全市工商部门法律、法规电子书,为干部学法、用法、执法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形式多样筑就宣传引导桥

  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旨在提高全社会、全民族的法制意识。“六五”普法以来,市工商局立足职能,紧紧围绕服务、监管、维权等主要职能和工作重点,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要求,结合“法律六进”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

  在法制宣传教育中,全市各级工商机关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12.4”国家宪法日以及多部重要法律的颁布日、实施日,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向社会宣传涉及本部门工作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全市工商系统开展的月月“3·15”行动,根据每月不同主题的启动仪式及各类市场专项行动的整治内容,对涉及到法律、法规,在启动仪式前均集中进行了宣传。还与鄂尔多斯市广播电台合作开辟了“天天3·15”栏目,现场接受消费者法律法规咨询问答,受理消费维权申诉、投诉。在社区举办工商法律大讲堂活动20次,宣传工商法律、法规知识,利用移动、电信等多家信息平台开设短信群发业务,针对消费者发送维权提示、消费警示短信,针对辖区内企业负责人发送年检、年度报告提示短信等。积极组织参加“行风热线”直播节目。以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为主,就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消费争议的解决途径、工商部门实行购假先赔举措、登记制度改革方面的法律法规等话题与广大听众开展交流,对电话咨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此外,还充分发挥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市场监管、执法办案、消费维权职能作用,把法律、法规宣传与“一会两站”、12315“五进”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深化“法律六进”主题宣传活动。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目标,在全市范围建立了196个维权联系(站)点,以12315行政执法体系为平台,把农牧区工商所作为“法律进乡村”活动的主阵地,深入农村田间、地头讲解法律知识。在各大商场、超市、景区等消费场所建立了消费维权服务站点113个,大力开展了新《广告法》、《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新颁新修订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宣传活动,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契机,面向各类市场主体大力宣传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面的法律法规。利用个协每年组织的就业再就业招聘会、光彩服务日及食品安全宣传周、工商法律大讲堂活动积极开展了法律宣传活动。

  据统计,五年来,全市工商系统以上述宣传活动为载体,共出动人员3000余人次,出动法制宣传车辆1100余台,设立咨询服务台180余个,印发法律、法规宣传资料50余万份。在电视台、报纸刊登宣传报道800余条,接受咨询7万余人次,现场受理投诉600余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32万元,推动了全系统“六五”普法工作有序开展。

  民本情怀彰显服务全局观

  “六五”普法以来,面对多重任务叠加、改革力度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全市工商系统主动作为、负重奋进,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在依法治理工作中细化措施,加强宣传,扎实推进,营造了“工商行动、政府支持、媒体鼓劲、群众拥护”的良好氛围。

  全市各级工商系统在各类专项整治中,充分发扬团结拼搏、连续作战的精神,查大案、破要案、促公平、保民生。2011年至今,共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234次,全市工商系统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4000余起,查办万元以上案件2500余起。以此同时,发挥12315维权职能,把消费维权作为工商部门“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主打品牌来抓,建立健全了‘法律六进’活动的组织领导及工作机制,积极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据统计,五年来全市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共受理消费者申诉10550件,已办结10550件,办结率100%,受理消费者举报1464件,办结1464件,办结率100%,解决纠纷争议金额11309.03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456.28万元。

  全面实行了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取消了最低资本限额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了三证合一、一证一码工作,严格落实了“先照后证”等商事制度改革措施,加强了事中、事后的监管,放宽了住所登记条件,制定了住所登记便利化有关规定,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统一了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条件、事项、要求、程序、优化了审批流程,提升了工商登记标准化水平和办事效率,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得到持续提升。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66729户,其中内资企业3142户,私营企业32371户、外资企业208户、个体工商户12654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467户,同比分别增长16. 4 1 %、1 4 .9 7 % 、11 . 2 3% 、1 . 61 % 、 1 3. 8 4 % 。期末实有注册资本(金)总额6788 .67亿元,同比增22 . 9 3% 。 运用动产抵押、股权出质登记等职能,全市办理股权出质登记279户,动产抵押84户,帮助企业融资944.7亿元。加强了对企业商标培育的指导,全市共有注册商标12205件,其中驰名商标7件、著名商标64件、知名商标177件、地标1件。

  在依法治理工作中引入“行政指导”,实行柔性执法监管方式,营造和谐执法环境。在登记审批过程中实行行政提示制度,采用提示、引导等方式,帮助行政相对人正确办理相关登记及确认事务,有序进入或退出市场。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实行行政告诫制度,通过解释、说服、劝阻、警示等指导方式,指导相对人杜绝或自行纠正违法行为。在日常市场监督管理过程中实行行政建议制度,通过教育、沟通、建议、提示、规劝等行政指导方式,规劝倡导经营者依法经营。在消费维权过程中实行行政调解制度,协调、引导和帮助化解矛盾,解决争端,减少损失。2011年以来,全系统共开展各类行政指导1万余次,其中行政提示925次,行政建议1102次,行政告诫1060次,行政调解5215次,其它方式行政指导1698次。

  结束语:全市工商系统在“六五”普法工作中,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重道远,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如:在普法宣传工作上形式不够多样,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单一,运用新兴媒体进行宣传还比较滞后。普法工作开展还不平衡,部分基层局的普法工作落实还不够到位,对外普法宣传的力度有待提高,一些干部学法用法的意识有待加强。今后,将继续紧密围绕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依法治国”的主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发挥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先锋官”、深化改革的“先行官”、市场秩序的“守护神”、市场监管的主力军作用,不断创新普法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深化普法教育,巩固普法成果,为建设法治鄂尔多斯作出新的贡献。(杨海峰 任东)

[责任编辑 安华祎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蒙古族服装展演
3小时盖好2层楼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