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关注民生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互助幸福大院里的幸福晚年
内蒙古新闻网  16-01-04 09:05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包头市石拐区地处阴山山脉腹地,大青山南麓,区域面积761平方公里。全区农村牧区呈现“点多线曲面狭”特点——自然村落多,零星分布,各嘎查村人口少,位置相对偏远,农牧民老龄化严重,收入偏低。谁来照顾农村牧区留守老人的生活?生存居住、吃穿用行、医疗救治,处处都是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石拐区探索出互助幸福大院的建设新举措,改善了农村牧区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让老年人“抱团取暖”“集中享福”,提升了农牧民幸福指数。

  一排排整齐的平房,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在包头市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爬榆树嘎查的互助幸福大院,记者看到不少老人在院子里锻炼身体,唠家常,晒太阳。在张金银老夫妇的家中,记者看到厨房、卧室、小客厅、独立卫生间,样样齐全。窗台上摆放着张大娘种的小花,开得正艳。老人拉着记者说:“不花一分钱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你摸摸我们这暖气,可热乎了!现在的生活与过去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以前哪能在家里上厕所呢?现在可方便多了;以前山沟沟里,子女想回家看看,连个班车都没有;以前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就剩三五户老人,有个事情大家都照应不过来;现在环境、卫生条件也比以前好了,自来水、用电这些都方便,咱也觉得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记者了解到,爬榆树嘎查辖8个自然村,常住人口329户、696人,作为2014年“十个全覆盖”新建示范村,爬榆树新村投资2666.7万,集中新建1.38万平方米的移民安置小区,其中就包括互助幸福大院50套住房。经过调研走访,最终82位60岁以上的老人、50户家庭分批入住互助幸福大院,其中双人户每套42平方米,单人户每套27平方米。互助幸福大院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牧区老年人的住房问题,而且解决了老年人的生活问题。考虑到老人们入住后生活成本增加,区里按照精准扶贫等政策,最大程度帮扶老人们脱贫——暖气费减半,水费不收,每位老人每年除吃穿外生活费用不超过600元。而通过低保政策应保尽保,50户中35户老年人享受低保政策,每名老年人每月有400元左右收入;同时,大家住新房拆旧房中,旧房每平方米补偿350元,也有一定的收入;另外,按照每人耕地10亩算,每亩160元土地流转可获得1600元,农村养老金、煤补、医保、慰问等政策都全覆盖,这样入住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基本解决了。

  与爬榆树嘎查互助幸福大院模式一样,为了让更多农村牧区的老人安度晚年,石拐区在五当召镇缸房地村也建立了互助幸福大院。缸房地新村的互助幸福大院有110户,其中27平方米的有49套,42平方米的有61套。配套的文化活动室、健身器材等已经全部建好,目前符合条件的首批20多户老年人已经入住。(记者 查 娜)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蒙古族服装展演
3小时盖好2层楼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