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考古专家:蜈蚣坝坝顶圜丘遗址是北魏皇家祭祀遗存
内蒙古新闻网  16-01-11 08:55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原标题:内蒙古考古专家日前初步认定 蜈蚣坝坝顶圜丘遗址是北魏皇家祭祀遗存

  “目前能够保留下来的或考古发掘出土的北魏皇家祭祀遗存,是极为少见的。内蒙古考古专家日前初步认定,呼和浩特市蜈蚣坝坝顶圜丘遗址为北魏皇家祭祀遗存。”10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自治区长城资源调查项目组负责人张文平博士在接受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坝顶圜丘遗址如一个圆形大土包

  张文平介绍,该遗址远望如一个圆形大土包,为一个高大的土筑圆形台基,周缘环绕有土筑垣墙。台基底径东西约35米,南北约36米,高约5米;基顶中部下凹,东南部留有1米宽的缺口似门迹;台基土质疏松,难辨夯层。环台基建有两重土墙,平均残高不到0.4米;内环墙内径56米,墙体最宽处5.2米;外环墙内径东西87米,南北75米,墙体最宽处4.5米;两重环墙东南部与台基缺口相对处墙迹不明显。以前曾在台基周围发现有陶片、瓷片和残砖等,但现在已很难找到任何遗物。

  据悉,位于呼和浩特市蜈蚣坝坝顶圜丘遗址,其形制非常类似于北京天坛的圜丘和西安圜丘。

  作为明清两代皇帝祀天的祭坛的北京天坛圜丘,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清乾隆14年(1749年)和18年二次改建。

  西安圜丘初建于隋,废弃于唐末,是隋、唐两朝皇帝进行祭天活动的礼仪建筑,位于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东约950米处,即今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范大学以南。

  坝顶圜丘遗址原始遗迹已不存在

  “蜈蚣坝上的坝顶圜丘遗址与西安圜丘、北京天坛圜丘相比均为坛式建筑;其与西安圜丘的构筑材质相同,均为夯土筑造,而北京天坛圜丘为石筑;西安圜丘有十二陛,北京天坛圜丘有四陛,而坝顶圜丘遗址仅一陛;坝顶圜丘遗址的圆形台体周缘有土筑垣墙环绕,北京天坛圜丘的圆形台体周缘为汉白玉柱栏,而西安圜丘的圆形台体是开敞式的;最后,北京天坛圜丘顶层中心位置放置有一块圆形天心石,西安圜丘顶层中心位置可见一个小凹坑。而坝顶圜丘遗址顶层中心现为一个盗坑,原始遗迹已不存在。”张文平解释。

  坝顶圜丘遗址是一座祭坛遗址

  圜丘祭天为历代王朝皇家的专利,那么坝顶圜丘遗址作为北魏时期的一处遗址,与北魏王朝的皇家祭祀活动有何关联呢?

  如《魏书·礼志四之一》记载:太宗神瑞元年(414年),“又于云中、盛乐、金陵三所,各立太庙,四时祀官侍祀。”云中即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村古城,盛乐即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均位于今土默特平原之上,为拓跋鲜卑代国及北魏早期的行宫所在。

  根据史书记载,坝顶圜丘遗址应该就是附属于魏帝行宫阿计头殿的一座祭坛的遗址。

  《水经注》中曾记载这座行宫。在20世纪80年代,内蒙古原文物工作队的考古学者汪宇平先生经实地调查,认为位于蜈蚣坝坝顶之上的一座土筑圆形遗址,应是魏帝行宫阿计头殿旧址。汪宇平先生调查的这座土筑圆形遗址,便是此次发现的呼和浩特市蜈蚣坝坝顶圜丘遗址。(记者张昊文)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蒙古族服装展演
3小时盖好2层楼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