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百姓生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抢红包成为新年俗
内蒙古新闻网  16-02-15 16:08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随着农历新年的来临,全区各地人民群众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欢庆新春佳节。从除夕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到初一拜年、吃饺子,再到初二回娘家、串亲戚,各式各样的春节习俗里,都包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富贵吉利的美好寓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抢红包成为新年俗,给大家带来别样的年味。

  家家户户抢红包

  猴年除夕夜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在摇手机,抢红包,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QQ红包、微博红包……各种网络红包满天飞,玩法五花八门。

  今年,网络红包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几乎各种职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加入其中,抢红包抢到手软。

  “快快快,群里发红包了,快去抢。”2月9日,家住呼和浩特市富恒国际小区的李颖催促着老公拿起手机抢红包,夫妻俩利索地抢完红包,还不忘在微信群里道声谢。“除夕那天,他们几个微信好友商量着建个群,在群里抢红包接龙,10块钱包5个红包,抢到最佳的人继续发红包。”李颖还把家人也加了进去。从那天起,群里总是热热闹闹的,有时候一晚上能发上百元的红包,也能领不少红包。“整个春节假期一共发了上百个红包,收到100多个红包。”李颖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红包金额依次是8.88元、6.66元、5.20元、9.99元、88.88元、13.14元、66.66元、8.8元、20.16元。

  “春节给红包,这里面寄托了亲人和朋友间的祝福和好运。在互联网时代,红包一头连着人,一头连着钱,是一种温馨的问候。”家住呼和浩特市竹园小区的郝磊是这样理解抢红包的。他说:“每年过年,我们一家人就齐聚在一起观看春晚,而今年最受欢迎的守岁娱乐活动就是抢红包,紧张而激烈的抢红包游戏在一家人的欢笑中进行。摇一摇,咻一咻,一家人齐上阵,手臂摇到发软,忙得不亦乐乎,从一家人抢红包发展到两三家一起抢红包,快乐无穷,最后感慨‘钱来之不易’。”

  电子红包齐上阵

  市民杨女士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不知道谁在网上发了神准的抢红包攻略,里面囊括了微信、QQ、支付宝、微博等各大应用的发红包时间,导致我们全家整个除夕夜都在抢红包。红包是抢到了,每人总共不超过10元,人却累个够呛。”正如杨女士所说,在腾讯、阿里等新兴互联网企业的引领下,抢红包正在变成新的年俗。

  在众多红包中,支付宝开展的集齐“五福”活动无疑在群雄并起的红包大战中拔得头筹,无论是2.15亿元的奖池总额,还是全国人民寻找“敬业福”的噱头,都让集“五福”成了春节期间毋庸置疑的话题之王。呼和浩特市民樊先生是集齐“五福”中的一位,他与全国其他791404人共同平分了2.15亿元奖金。除夕夜,他发出了收到“271.66元红包”的微信截图,并表示“感谢老婆的好手气,祝大家新年快乐!”将好运气传递给更多的人。在樊先生看来,抢到红包并不是得了多少钱的事,而是为新一年的到来讨得“好彩头”的表现。

  对于抢红包的新年俗,有人甘之如饴,也有人坚决反对,认为抢红包扰乱了正常的春节秩序,有碍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对此,市民王先生认为,要正视时代进步带来的变革,并且理智应对新的年俗。新事物的产生总会经历不断的变革,相信明年会更好地发展,例如集齐“五福”的活动,虽然已经迎合了春节的美好蕴意,但是在制造商业效果和创造节日氛围之间的拿捏,还需要再斟酌,明年应该在这方面有所改善。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运】候车室的...
内蒙古武警森林官...
草原铲雪大叔
根河市现-47.8℃极...
“非遗”年货传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品茶香 学文化
黄河内蒙古段全线封河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