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商都县七台镇东坊子村支书马冀家的炕上、地下挤满了种植大户。大家围坐在一起,一块地一块地盘算,东梁坡适宜种植马铃薯,西梁坡还是种西芹收入高……你一言我一语,细心盘点去年的收入,今年的种植计划越来越清晰。
听着他们的对话,记者感受到现如今的新型农民,不再是“你种啥,我种啥,收不收听天由命”的老传统,代之以得是精细谋划、看市场行情、啥赚钱种啥的新理念。
据该县农牧局技术人员常征介绍,刚刚过去的2015年,商都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新型工业化理念谋划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按照“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捆绑式”发展模式,把马铃薯、冷凉蔬菜、甜菜“一薯两菜”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强龙头、建基地、闯市场、抓品牌,创出了商都品牌,鼓起了农民腰包,让农民尝到了种植“一薯两菜”的甜头。
瞄准市场推出主打品牌。该县引导农民从市场需要出发,种植绿色、无公害、无污染农产品。目前,已申报认定无公害马铃薯、蔬菜生产基地36.4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个;认定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9万亩,认证绿色马铃薯、蔬菜产品5个;认定有机蔬菜生产基地600亩,认证有机蔬菜、瓜类产品8个。注册使用“水漩绿韵”“风沙源”“蒙绿”“鑫漩”蔬菜、瓜类商标4个,“三品一标”建设为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经营水平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去年全县种植马铃薯42.2万亩,形成了以七台镇等为主的喷灌脱毒种薯基地,以屯垦队镇等为主的膜下滴灌加工专用薯基地和以西井子镇等为主的旱作覆膜商品薯基地。冷凉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2万亩,形成了以七台镇为主的特细菜温室、大棚种植基地,以小海子镇为主的“商都西芹”种植基地和以十八顷镇、大黑沙土镇为主的甘蓝、大白菜、圆葱等露地蔬菜基地。甜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3万亩,覆盖东南部6个乡镇。“自从有了制糖厂,订单甜菜不愁卖,价格也不赖。我们种的可放心了。”东坊子村村民穆老汉说。
“龙头舞动”延伸产业链条。该县依托蓝威斯顿、希森薯业、乐耕公司、佰惠生公司等龙头企业,形成了年产5万吨法式薯条、1.75万吨全粉、7.4万吨白糖、2.3万吨糖蜜、3万吨颗粒粕、20万吨出口速冻蔬菜的能力。培育出了亚洲最大薯条加工、全国最大出口速冻蔬菜、全国最大甜菜制糖“三大企业”;获得了中国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称号,与北京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打造了“中央批发市场农产品基地”知名品牌。该县农牧局局长李军说,“乌兰察布市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正在起航”。(特约记者 郭玉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