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伦贝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生命不息植树不止——李振海在大山深处度过第31个春节
内蒙古新闻网  16-02-16 16:10 打印本页 来源: 呼伦贝尔日报  
 

图为李振海与老伴在包饺子。

  乙未年的除夕,72岁的李振海又是同家人一起守候在山里,这已经是他们在大山深处度过的第31个春节

  被人们誉为当代活愚公的全国绿化造林模范李振海,是莫旗塔温敖宝镇一位普通农民,扎根深山31年为1.5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装,创造了经济价值超亿元,生态价值超过3个亿的业绩。他还带动村里十几户人家加入到他的造林中。这些年,他已累计为学校、部队、机关捐助绿化苗木价值达200多万元。去年,老人还为“十个全覆盖”工程捐了6000棵松树。

  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从莫旗塔温敖宝镇通向大山深处,越野汽车在颠簸中向前行驶,记者要去采访的就是被人们誉为当代活愚公的全国绿化造林模范李振海。路上,一片浩瀚的人工林映入眼帘,让人无不为之震撼和敬服。伫立在荒山之上的五十余万棵树,从小树长成大树,从细到粗,每一棵都仿若他的孩子一般,凝结着他的辛勤汗水和精心呵护。凡是熟悉李振海的人都知道,你求他做什么都可以,但你要不注意踩伤他一棵树他会非常生气甚至会大发脾气。

  沿着林荫路向里走去,两座茅草屋见证了老人的创业史,第一个茅草屋是老人进山第一年盖的,第二座是老人进山十年时盖的,直到2014年老人才盖起现在的新房子。1984年,环保、生态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个新名词,人们只知道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而那时41岁的李振海是村里的种田大户,丰衣足食,有可观的存款。生活富足的他却突然搬到大山深处搞起了荒山绿化。当时有些人认为他就是瞎胡闹。可李振海讲,他上山种树的直接原因就是生态环境恶化。“由于村民盲目开发土地,毁林开荒,自家耕种的土地出现了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现象,虽然我逐年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可产量却总是下滑。”平时喜欢看书、读报、听广播琢磨事儿的李振海想起了一句老话“种树10年,强过种田”,种一垧地,大豆可以收入1000元,种20年只有2万元的收入,可种20年树,就能有35—40万元的收入。尽管他的想法很有道理,但还是遭到了家人的反对。看看“提案”没通过,倔强的李振海干脆背起铺盖进了深山。儿子看老爹真的上山了,便开着四轮拖拉机把他拉了回来。可第二天,老人又上了山。山沟里生活的艰苦常人难以想象。没有电,风吹雨淋、太阳晒、蚊虫叮咬……还要终日辛苦地劳作。有一天,一条毒蛇竟然爬到他们睡觉的被子上,吓得妻子天不亮就要下山回家。老李对妻子说:“你回去吧,我自己在这儿,栽下的树不能没人管理。”妻子决定自己下山,可是走了一段路,因放心不下丈夫又回来了。

  头一年到山上时,没有菜地,从家里带来的菜几天就吃光了,他们只能在山上采点野菜拌咸菜就饭吃,喝的是河沟水,点的是煤油灯,每天早出晚归,与日月为伴。但是,在坚定信念的支持下,李振海无怨无悔地走了下去,1年、2年……30年,直到满山披绿。今年是李振海老人在山上过得第31个春节,当年进山时还是四十一岁的壮汉子如今已是两鬓斑白、额头上也布满岁月的年轮。李振海今年71岁了,可他依然锲而不舍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我在荒山上栽了50万棵树,但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如果莫旗33万人每人每年栽1棵树,那一年就能增加33万棵树啊!”李振海逢人便讲植树的好处,希望大家都来种树。就是在市里、旗里参加人大、政协会议,他也反复讲这个事儿。他还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种树经验编成10多页的小册子,向人们传授。

  如今,30年过去了,李振海已经为1.5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装。2007年,他也因绿化成绩突出,获得了林业部、农业部、全国绿化委员会颁发的绿色奖章。李振海说,要在有生之年用树木营造自己的万里长城。(本报记者蒋希武)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运】候车室的...
内蒙古武警森林官...
草原铲雪大叔
根河市现-47.8℃极...
“非遗”年货传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品茶香 学文化
黄河内蒙古段全线封河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