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农牧区新貌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四说“十个全覆盖”[海渤湾区]:住得美 挣得多 日子过得真舒心
 

  原标题:住得美 挣得多 日子过得真舒心

  我说

  张巧生(千里山镇王元地村村民)

  从没住得这么舒坦过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我们住得好了,也住得美了。我家是村里集中新建的房屋,主房有60平方米,统一上下水。规划时考虑到我们这些村民的居住习惯,院子里还建了两间凉房,留着两块小田地,这样算下来,我家的房子和院子占地有150平方米。

  我和老伴儿是30多年前从乌兰察布市搬到乌海的。在又破又旧的老房子里一住就是几十年,真是没想到,老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以前家里不足40平方米,屋里一边是小土炕,一边是小灶台,屋里墙体上也有裂缝,院墙是用土坯堆砌的。记得去年要往新房里搬的前几天,我夜里高兴得睡不着觉,每天都要和老伴儿到新房子周围转转,想想该怎么安排家里的摆设。这套房子政府给补贴了53500元,我自己又花了点,“十个全覆盖”工程圆了我这辈子住新房的梦。

  住房改善了,房屋周围的路、文化室、卫生室、超市等配套工程也有了。就拿我们家这儿来说,原来周围全是土路,真是应了那句话: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我家房西头就是个垃圾堆,一到夏天住得特别闹心。现在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房西头的垃圾堆被翻建成了小广场,村口还建起了综合服务中心,里面超市、文化室、卫生室一应俱全,社保、医疗、就业等民生的事抬抬脚就能办,不用再往镇里跑了。村里还成立了一个名叫“老来俏”的广场舞队,如今,跳舞的男女老少成了村里的一道景。镇里还开通了免费的村镇公交,我们出行太方便了。

  我们村离龙游湾国家生态湿地公园特别近,以后村子要搞成生态文化旅游村,我相信我们村以后一定会更美!

  郑生荣(千里山镇新地村村民)

  走在村里感觉就像在城里

  每天吃过早饭,我都要在村里溜达一圈,锻炼身体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忍不住想看看村里的变化。崭新的砖瓦房、平坦的水泥路,文化广场上还有运动器械,隔一段路就有一个垃圾桶,走在村里感觉就像在城里的小区一样。

  我在新地村生活了大半辈子,过去,新地村可不是这样,房屋破旧不说,道路也是弯弯曲曲的黄土路,家家户户门前都堆放着柴草垛,因为村民随意倒泔水,一到夏天熏死人,到了冬天积水都冻成了冰,脏乱差三个字就能形容村里的环境卫生。

  村里的变化得益于“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一栋栋崭新的农舍没多久就盖起来了,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达,路两边都是绿化带。堆积在每户人家的柴草垛不见了,圈舍都集中建在了一起。住在城里的女儿每次回家都感叹村里变化大。现在大家都自觉地维护起了村里的环境卫生,脏水倒进了自家的下水道,很多人改掉了乱扔乱倒垃圾的坏习惯。村里还有了专门健身娱乐、聊天休闲的文化活动室,邻里关系也更加融洽了。过去大家聚在一起就是打麻将、传闲话,常常发生矛盾,现在大家经常聚到文化室里跳跳舞、下下棋,日子过得挺充实。

  我的新房紧靠村广场,有120平方米。自从搬进了新房,我和老伴儿每天都勤着收拾打扫家。去年我家还被乌海市妇联评为了“十全美丽庭院”,这项荣誉引得周围的邻居都来我家串门取经呢。

  姜开贵(千里山镇团结新村村民)

  种大棚蔬菜挣了5万元

  我家有两座大棚,主要种黄瓜。村里的蔬菜种植合作社帮我改良了新品种,产量提高了三四倍,除了我自己运菜去市场卖,村里的合作社还能帮我消化一部分。去年,大棚给我家带来的收入就有5万多元。住了新房买了车,我们家也过上了有房有车的美日子。

  蔬菜种植是我们村的主导产业,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温室大棚,村里成立了3家农业龙头企业和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既为我们种植蔬菜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也帮助我们销售蔬菜。尤其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水泥路铺到了家家户户门口,特别方便蔬菜外运。就连蔬菜收购商都说,土路变成水泥路后,运菜的损耗小了,也不怕下雨天了。村里人还借助便捷的交通和优美的环境,发展起了观光休闲农业和农家乐,每到周六日都有大批市民来消费。

  “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村里还扩建了文化活动室,村口新建了公园、景观湖,一个个风光互补路灯也遍布在村里各处,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了垃圾桶,每天都有环卫工人按时清理,生活的幸福真是说不完。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运】候车室的...
内蒙古武警森林官...
草原铲雪大叔
根河市现-47.8℃极...
“非遗”年货传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品茶香 学文化
黄河内蒙古段全线封河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