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位于翁旗玉龙工业园区的凌志公司仍然是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该公司集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现代化农场规模化种植、马铃薯深加工以及销售为一体,是一家拥有完整马铃薯产业链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拥有现代化农场5个,配备大型节水灌溉设备的沙地马铃薯生产基地7万亩。2015年,该公司生产种薯和商品薯9万多吨,加工全粉3500多吨,实现产值1.8亿元,安置就业500多人。如今在赤峰,像凌志公司这样的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蓬勃而生、强劲发展,仅红山区现有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达91家、专业合作社近百家,这是赤峰大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取得的可喜成就。
近年来,赤峰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提出的“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这一战略部署,以建设大基地、打造大园区、培育大龙头、创建大品牌、搞好大服务为着力点,加快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通过产业化经营带动,全市农牧民收入增速连续5年超过城镇居民,2015年,全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多元。
在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赤峰注重培育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做大产业基地规模。立足农牧业资源优势,确定了“粮肉菜草乳”五大主导产业,采取鼓励工商资本参与、对外招商引资、捆绑涉农资金等方式,合力推动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出了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市玉米膜下滴灌面积达到400多万亩,建成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基地56个,粮食总产连续四年超百亿斤;建成500头(只)以上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93个、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807个、生猪规模养殖场820个,牲畜年度存栏2300万头只;建成万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6个、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园区284个,设施农业综合占地面积102万亩,露地蔬菜种植面积90万亩,蔬菜年产730万吨;发展人工草地466万亩,年产各类商品草89万吨;建成各类奶牛养殖场85个,奶牛存栏12.6万头,年产鲜奶37万吨。
多年来,赤峰坚持把园区作为龙头企业培育的“孵化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器”。全市13个重点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入驻企业240多家,其中元宝山区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园获得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称号,另有6个园区获得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称号。为了让龙头企业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赤峰通过采取企业家培训、组建产业协会、开展对外协作、政府派驻联络员等措施,培育了蒙都羊业、草原金峰、塞飞亚等一批本地龙头企业,带动了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同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搭建园区平台、做大基地规模等措施,引进了中粮集团、重庆恒都、澳亚奶牛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投资建设了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促进了赤峰农牧业产业化提档升级,农牧业主导产业都拥有了一批龙头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农牧业加工、流通企业达到649家,其中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家和91家。巴林右旗作为赤峰的牧业大旗,坚持立足肉牛、肉羊主导产业,积极开展龙头企业培育、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和品牌建设等工作,全旗目前已有市级龙头企业4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了10家,带动农牧户18700户;规模以上流通型龙头企业3家,带动农牧户9800户。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增加农牧民收益,赤峰不断探索建立更加紧密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共同创造了保护价收购、贷款担保、土地流转、寄养寄种、预投生产资料、一条龙服务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既解决了农牧民生产中的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生产资料短缺、农畜产品价格不稳定、销售难等问题,又解决了龙头企业原料不足、质量无保障等难题,实现了农企共赢。(记者 冯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