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托克托县哈拉板申村刘美花家的养猪场房时,室外天寒地冻,室内却暖意融融,伴随着猪“哼哼哼”的欢叫声,映入眼帘的是新盖的两个温棚,里面一个个的猪栏井然有序,每个猪栏里有一头猪,个个都喂养得膘肥体壮。
刘美花是托克托县哈拉板申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50多岁的她性格开朗、为人热情真诚,有着农民身上特有的质朴,也有一股对什么事都不服输的劲儿。就是这股劲儿,让她不甘心只靠家里这一亩三分地维持生活,靠着多年不懈的努力,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在全村人当中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致富路。
“50多岁了,不能外出打工,老伴儿还患有脉管炎,也干不了别的活儿,2013年,我就动起了搞养殖业的念头。”刘美花介绍说,通过了解市场行情,她发现农村本地猪肉挺畅销。
说干就干,刚开始养猪不太了解猪的品种,只是打听到托县酒厂出售的商品猪不错,就先买了四五十头猪仔,在自家简易的棚舍里养殖。
在养猪的过程中,她认真学习养猪技术,第一批猪在她的精心养殖下顺利出栏,除了收回本钱外,她还收获了养猪的第一桶金。
但天不遂人愿,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也出现过问题,曾因没有注意猪圈的清洁管理和防疫消毒工作,使生猪受到细菌感染,赔得血本无归。
但困难没有吓倒刘美花,妇联的优惠创业政策更激发了她创业的热情。
“哈拉板申村是蒙古民族聚居区,2014年,我通过看电视了解到,托县妇联有针对农村少数民族家庭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我持相关证明和材料向妇联申请2万元的创业无息贷款,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建起了占地10亩的养猪场房。”这次,刘美花吸取了教训,把猪圈铺成水泥地,便于清扫利于消毒。
平时她详细记录猪的生活习性,注意猪圈内的温度变化,并定时对猪圈消毒……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刘美花的养猪场规模扩大,母猪达到8头,小猪及中等猪有60多头,养猪的毛收入达到20多万元,纯利润也有10多万元。
刘美花老两口的养殖业逐渐走向成功,带动了哈拉板申村十几户村民养猪,她还经常向村民们传授养猪经验。
现在,哈拉板申村农村猪肉品质和口感好,已经小有名气,在老客户的带动下,还销售到呼和浩特市区、包头等地。
当人问刘美花为何她家猪肉销量这么好,在肉质和口感方面有什么特殊时,刘美花说:“我们把自己家的玉米、麦麸和猪饲料混合起来喂猪,这样猪饲料与农作物结合喂养,让猪吃上更有营养,猪的肉质和口感更好。”(记者 李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