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网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网评】网约车监管应及时“亡羊补牢
内蒙古新闻网  16-05-06 09:40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题:网约车监管应及时“亡羊补牢”

  新华社记者姚友明、白靖利

  深圳网约车司机涉嫌杀害女性乘客的消息连日来引发关注。年轻生命的凋零令人惋惜。偶发的悲剧虽不能抹杀网约车产业的发展,但公众期待监管部门能通过这起惨剧总结教训,加大对网约车的监管力度。

  据滴滴公司介绍,犯罪嫌疑人使用真实信息在平台注册并通过审核,但涉案车辆牌照系其临时伪造。事实上,审核把关漏洞只是网约车平台问题之一。在今年3月深圳市交委约谈5家网约车平台时,曾通报包括违法多、交通事故多等五大问题。现实中,网约车牌照甚至车型都与注册信息不符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另外,网约车司机准入门槛过低,也为乘客安全埋下隐患。网约车司机群体中,已出现过吸毒人员、精神病患者和被吊销驾照者等不该出现的人员。应该看到,在给用户带来便捷出行体验的同时,网约车平台对司机和车辆把关不严的隐患,会直接导致用户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为规范网约车机制,近期深圳、广州、杭州、上海等地密集对网约车开展整治,地方网约车新政策包括审查司机身份等,对提高网约车司机整体素质有益。然而在国家层面尚未出台行业管理办法的背景下,地方性的规范约束仍然显力度不足,一些地方尝试设立的职业门槛,常常被外地网约车轻而易举地“攻破”。

  移动互联时代,网约车对政府部门监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公众希望深圳发生的案件能成为网约车规范、有序发展的转折点,希望在即将出台的顶层设计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从业者准入门槛、明确事故赔偿责任,通过可操作、能执行的具体政策,鼓励新业态规范发展。唯有如此,才能弥补网约车这一新兴行业在制度和审核上的缺失,释放出更多的改革“红利”。

[责任编辑 王美花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手绘白瓷瓶
内蒙古迎来旅游的...
四胞胎,牛!
五四青年节 登山捡...
趣味运动会丰富社...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用微笑迎接未来
蒙古国小留学生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