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已经扬帆。彼岸,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越来越近。
为了把这个中国故事中最美好的一幕变成看得见、握得牢的现实,内蒙古乘势而为。
乘何势?
势在“十二五”。“十二五”期间,我区既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较好。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已达1.8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9%,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五大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
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深入实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3%,到2015年已达10776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5年减少贫困人口19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34万人,群众获得更加可靠的民生保障;
……
“十二五”开创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内蒙古的发展站在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历史节点上。
冲刺难。
难在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比较滞后,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繁重。
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任务艰巨繁重。
难在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发展与保护双赢的任务艰巨繁重。
难在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任务艰巨繁重。
迎难,如何为?
我区“十三五”规划《纲要》给出了答案,35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勾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2.6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达到984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要达到2750亿元……6项预期性综合经济指标意在补齐短板,确保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换挡不失速,主要指标在全国位次不下降,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于10%、互联网普及率提高13个百分点等7项创新发展指标的设定,旨在推动和实现创新驱动,引导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稳中促转、转中有增,保持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10项绿色发展指标,其约束性着力于进一步转换发展动力,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内蒙古。
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90亿美元左右,预期实际利用外资总额45亿美元,两项开放发展指标保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加快构建面向北方、服务内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农村牧区贫困人口脱贫80.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5万人;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580元……10项共享发展指标确保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共建共享中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保证了全面小康是人人共享、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
35项指标有保有压,内蒙古致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脚印清晰可见。(记者 章奎)
《内蒙古日报》(2016年5月24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