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放粮没人偷,抓住商机寻增收,天价抢收小土豆,联合党委解民忧”。位于高寒漫甸的克什克腾旗新开地乡一改过去的旧面貌,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喜人变化,到处呈现出美丽乡村新景象。
街上放粮没人偷
秋收时节,来到双山子村牛场沟,只见小麦、莜麦等粮食晒满水泥道两侧,笔者担心地问村民:“不怕粮食会丢吗?”村民田秀生说:“这几年雨水调和,粮食丰收,亩产达五六百斤,种地百八十亩的户比比皆是。毛成玉两口子,今年种地700亩,最少打粮35万斤。眼下小麦收购每斤涨到一块钱,莜麦一块三,他家刨除成本,净剩得20万元。为卖好价,前两天他们两口子拉了两大汽车粮食去了河北省,剩下的就堆放在村委会门前的广场上。家家粮食多得仓房放不下,垛得院里院外都是,没听说谁丢过。”
新开地乡党委书记牟永国说,新开地乡90%耕地是旱地,农民种地望天收,且经常遭受自然灾害,过去农民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是出了名的穷地方。改革开放以来,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国家退耕还林等惠农项目,带领群众改水修田、造农防林,全乡52.4万亩土地,仅林地就达22万余亩,生态环境好了,年降水量不断增多,自然灾害大幅减少,粮食连年获得丰收。
抓住商机寻增收
在新开地村沟门组桦树洼百亩村集体坡耕地里,施工队正紧锣密鼓地建食用菌冷棚。村党支部书记张凤连说:“往年这块地30块钱一亩都没人包,今年利用食用菌产业补贴项目,预计建食用菌冷棚106座,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覆盖贫困户244户,村集体增加收入近20万元。”
双山子村苗营子组村民苗清宇找到村里,让乡人大主席兼村第一书记王云帮助申请食用菌冷棚建设项目。苗清宇满面笑容地说:“以前我们一家在外打工活儿也不多,2018年初返乡回家,正赶上乡里扶持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我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跟着干了起来,多亏乡政府请来青岛农大的专家手把手地教我技术。投资建冷棚6个,购买菌棒5万多个,种植后当年回本还纯挣了24.5万元。今年,我还新建了一个能存两车多蘑菇的冷库,计划利用冬闲再建20个棚,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经济收入。”
截至目前,全乡7个村已有5个村发展起食用菌产业,共建食用菌冷棚83个,从事食用菌种植的农户达40户,不仅带动了250名剩余劳力就业,还让种植户户均增收4万元,成为巩固脱贫成果的支柱产业。
天价抢收小土豆
在高地村杨家漫甸组魏显斌的土豆加工厂,前来出售小土豆的人们告诉笔者,小土豆收购由往年的每斤0.25元,长到今年的0.35元。
几年前,魏显斌就建起土豆加工厂,每年秋季都收购小土豆100多万斤,加工淀粉制作粉条30多万斤,年纯收入近30万元。他还雇佣16名当地劳动力干活,三个月人均收入一万多元。今年夏季,他不仅把积存的2万斤粉条,以每斤8元的价格全部销往北京市场,还与北京客商签订长期供货订单。不但让全乡小土豆身价倍增,还让冬闲的80余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就挣到钱。
副乡长王志刚说,新开地乡适宜土豆种植,年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年产小土豆1000多吨,经过深加工不但增加了效益,还提高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联合党委解民忧
10月16日,新开地乡幸福新村联合党委在红石砬村九组举行启动仪式。75岁的原村主任杜国清激动地说:“幸福新村联合党委太好了,我们老两口种的9亩土豆,春种秋收一点没管,幸福互助组就给收回来了。”村党支部书记赵海芬接过话说:“前几天,九组的王老太去世,是幸福新村联合党委的红白理事会主持办理的丧事。一切从简,不搞排场,丧葬费总共才花了一万多元,比以前节省一半多。”
新开地乡幸福新村联合党委是由旗民政局、旗文化旅游体育局、团旗委等7个共建单位创建,是全旗首个以党建引领村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自治型联合党委,下设生产互助、扶老互助、扶幼互助、文体活动、移风易俗、全民健康6个党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探索创建实体化、可操作、易执行、能复制的村民有效自治体系,通过组织相加、村规民约、党建引领、发展共赢,实现乡村社会关系重置、行为重塑、秩序重建、价值重构,实现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情民知、村事民议、村规民守、民事民治”。大力倡导村民互帮互助、敬老爱幼、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着力破解相互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形成崇尚健康、节约、和谐的良好村风,进一步促进乡风、民风好转,有效遏制“政府管不到、干部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老大难”问题,提升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幸福新村联合党委开展主题党日、书记讲党课、请老党员宣讲红色历史等活动共8次,张贴党建对联48副,参与党员200余人。村民们称赞说,党的政策好,处处为人民,咱老百姓可得记住党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