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对节后用工荒,频开招聘会
“【人社部招聘会】2月18日8:30—11:30,首府人才市场将举办综合性招聘会,求职者免费参加……”2月13日,记者手机收到这样一条信息。初五过后,记者经常收到关于首府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信息。据了解,为了应对节后用工荒,呼和浩特市人才服务中心于1月31日举办了招聘会,并定于每周二、四、六举办专场招聘会。2012年呼和浩特市春季人才交流会也已定于本月25日在首府人才市场举行。呼和浩特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彤说:“近期开展的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对接就业的平台,缓解了一部分用工荒问题。但用工荒还将在年后这一段时间内延续下去,各用人单位要积极想办法应对。”
支招:用人单位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劳动者“主人翁”意识
据了解,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春季大型人才交流会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已定于3月17日至18日在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会拟设展位700个,拟邀请区内外的国有、集体、股份制、外商投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和大中专院校等各类用人单位以及政府人事部门组团进场招聘,预计将有超过3万余人的各类中高层次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应往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参会。
另外,去年12月28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曾发布消息称,内蒙古城乡用工单位将被纳入劳动保障监察监管范围,并继续推进“网络化、网格化”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劳动保障监察网络体系建设。自治区将加强盟市、旗县的三方机制组织建设,推动三方机制向工业园区以及行业延伸。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要分工负责,建立定期工作联络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和劳动关系应急事件处理制度。既让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又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加快建立行政调解、企业调解和人民调解多元调解组织,尽可能通过调解的方式化解劳动争议。在仲裁机构建设上,尽快在盟市和争议案件较多的旗县建立实体化的劳动争议仲裁院。同时,以社区平台为依托,建立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基层组织体系,加快推进就业服务实名制,对劳动用工实行实名动态管理。
多方给力应对用工荒
春节后各地再现农民工争夺战,应该说,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民工荒”现象并不奇怪。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日本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约50%,产业工人的短缺使日本制造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为此,日本采取推动设备投资扩大、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办法,最终使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要解决当下愈演愈烈的用工荒,日本的经验固然值得我们借鉴。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们能否实现政企密切配合,在更高的起点,更广的范围,更高的层次来破解这一难题。
就企业而言,当前应当从职工心态入手,在薪酬、职业规划、培训技能等方面给予更加细致的改进,从基本的企业留人机制入手,保障长期人力资源供给。此外,还应当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自动化水平。比如温州奥康集团,他们将新研制的加工设备运用于流水线,可以实现节能25%至35%,用工量至少可以减轻25%左右。同时将简单工序转给代工,有效缓解了“缺工”压力。
作为地方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当地人才市场建设和管理,完善人才平台,疏通用工渠道,同时要为吸引人才营造良好的地域大环境和人文大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户籍制度改革,为企业进行必要的税务减免和财政信贷扶持,协助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以增强企业应对“用工荒”的承受力和稳定发展后劲。(记者 梁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