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再来一个!”9月5日下午,记者走近乌海市乌达区育红社区戏曲室,听见里面传来观众的喝彩声。进去一看,十几位老人有的唱,有的伴奏,正劲头十足地唱着二人台。这个二人台小剧团创办人刘丽霞老人说:“现在生活好了,但总觉得缺点什么,唱起二人台心里才充实。”
刘丽霞的好日子是乌海市众多离退休老人幸福生活的缩影。一些当年外地来的知青甚至留恋乌海市热闹的文化生活而选择在这儿养老。海勃湾区梨园社区的吴秋分是天津知青,见证了乌海市的发展变化。退休后,他曾回到天津女儿家,但割舍不下与老伙伴们在京剧团吹拉弹唱的生活,最终决定还是在乌海养老。
据了解,目前在乌海这个只有55万人口的城市中,各类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团体就有100多个,参与群众约万人。
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是乌海市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也成为乌海市文化惠民的主渠道。近年来,乌海市的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先后投入近30亿元,建成市文体中心、市图书馆、市科技馆、煤炭博物馆等场馆及青山瀚墨园,法制公园等八大主题公园。目前,全市共有镇(办)文化站2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102个,实现了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三区更是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仅海南区一区就有四类36个不同类型的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服务。
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十一五”以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200多场(次),送电影、送戏进农区、社区4000余场次。经过多年发展,黄河明珠·中国乌海书法艺术节、广场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已成为具有乌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其中,广场消夏艺术节已成功举办了15届,社区艺术节连续举办了13届,“曲艺周末乐”累计义务演出65场。
群众性文化活动在乌海如此红火,离不开文化志愿者的积极推动。越祖霞是海南区金海社区居民,她参加了区文化馆组织的声乐、广场舞和健身舞培训班后,就组建起自己的舞蹈队,带动更多喜爱舞蹈的居民加入。在乌海,有数百名这样的文化志愿者,他们不仅深入社区、农区、机关和学校开展文艺演出,还主动承担起文艺培训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记者于海东 特约记者郭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