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青山区村改居工程数万村民就地入城
包头市青山区城乡一体化村改居一期工程进展顺利,日前完成测量评估的300多户村民已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由农村“村民”变城镇“居民”的安置、保障、发展等系列工作将随即推进。
青山区以兴胜镇四道沙河村和青福镇昌福村为试点,计划将北部区的19个村庄进行撤并,建设一个设施健全、保障有力、发展高效的中心集镇和四个农村社区,有序地转移农民集中居住,实现城区向北拓展。整个工程涉及规划居住人口3~5万人。
规划中的中心集镇布局围绕四道沙河村庄占地及部分空地,分别向西和向东建设,计划安置四道沙河、当铺、永和窑、顶独龙贵、王老大、羊山窑子、笸箩铺等村民。中心集镇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开发”的方式,拟分三期进行统筹落实,其中一期占地750亩,现已完成测量评估300多户,面积约11.8万平方米,已发放拆迁补偿存折272户。详细
乌兰浩特市城郊办事处开展“村改居”工程
近年来,地处乌兰浩特市城乡结合部的城郊办事处逐渐融入城市,村民逐步向居民转化。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乌兰浩特市城郊办事处以“村改居”为契机大力加强社区建设,科学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落实国家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措施,转换工作思路和工作职能,使辖区居民从中受益,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
“村改居”让群众生活更方便。“现在我们出门就能办事,交水费,交电费,和城里人一样方便,再也不用跑冤枉路了!”记者在红联巷社区办公楼听到一位前来办事的大妈高兴地说。在城郊办事处红联村(现称留守处)旧地不远处,由留守处自筹资金建设的一座六层结构、面积3000平方米的涵盖多功能活动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图书阅览室、社区办公室等标准化基础设施在内的办公楼拔地而起,邻近的居民们不再为“绕遍半个城,只求办个证”而苦恼,足不出户在这就可以享受到办理医保、社保、新农合、计生等一站式服务;新增设的自助式缴费机使居民随时能缴纳水、电、通讯、有线电视等费用;每个小区依靠社区提供的设备、场地和指导人员建立了健身操、大秧歌队,平时锻炼健身休闲,在社区举办演出丰富文化生活、增强小区活力。便民设施的健全再度聚拢了周围居民小区的“人气”,原本一些居民“东家西家拉家常、三个五个晒太阳”的现象没有了,这就是新建成的红联巷社区。红联巷社区立了标杆,红光留守处与兴北社区、永联留守处也不甘落后,自筹自建的办公楼业已相继开工,预计2014年竣工交付使用,其他几个社区的改建工作也在规划设计和筹备之中。王爷庙社区与盖亚房地产公司共同打造的新社区已经装修整合完毕,即将投入使用。城郊办事处硬件设施的完善,极大方便了居民群众的生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