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产”“城”和谐发展
“在‘产城融合’过程中,‘产’与‘城’的平衡发展至关重要。”有业内人士指出。产业是城市发展基础,城市是产业载体,两者不可分割、互相影响。
纵观国内大部分产业园区在规划中均将重心放在“产”上,将精力主要放在追求产业的聚集,而城市功能配套基本被剥离在外,造成园区成为“有业无城”的大型工厂,催生了“鬼城”,如此模式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很有限。
“产城融合”首先是要把产业和人口合理地融合在一起,让城市里不仅有生产,还有生活。
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26岁的安柯记忆中,自包神铁路往西都是荒山秃岭。如今,这里早已被宽阔的马路、繁华的商业区和成片的住宅区所取代。高楼林立,人来车往,自己的家也安在了这里。
安柯所说的铁路以西正是东胜区着力打造的经济科教(轻纺工业)园区。走进园区,现代都市的气派扑面而来:鳞次栉比的高楼、宽阔笔直的马路、绿意盎然的公园广场……视线向西探去,绒纺产业园、酒文化产业园、科教产业园、生物医药园、食品加工园和健康养生产业园等六大产业集聚区星罗棋布,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巨大潜能正蓄势待发。
但当地政府认识到光有产业还不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镇化过程中能否留住人,“产”“城”能否和谐的保证。
聚人气、集商气成了经济科教(轻纺工业)园区发展的重中之重。于2010年底开始正式运营的万正广场已入驻商户近600家,其自营的万正商厦和购物街日均客流量达到3000人左右。万正广场经理认为,精准的定位、优越的位置和铁西逐渐集聚的人口是其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
以城兴产、以城促产,产城良性互动使得产业集聚带动效应明显增强,园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象。
业内人士评价,城市发展始终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规律,特别是东胜经济科教(轻纺工业)园区这种大产业集聚的情况下,作为城市的新组成部分,就像一组建筑群,要成为“新单元”,不仅要与“老单元”有很好的联系,其内部功能分区也必须是健康合理的配置,要能够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
“产城融合”究其根本是要协调好“产业”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产”“城”更加协同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让产业更加依附于城市,让城市功能更好地服务于产业。
令人欣喜的是,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已经出现了抓住县域经济核心驱动力,以“产”促“城”的深度实践。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区各地有思路,有办法,有措施,有成果。城乡一体、产城一体、服务一体,面对产城融合这个宏大命题,内蒙人经过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径。
在今年自治区“两会”期间,通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王大军表示,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从生产融合的角度,通辽提出要建立30个有特色的工业镇、商业镇、旅游镇的目标,通过城镇建设形成主导产业,为进城务工的农牧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真正实现农牧民进城落得下、留得住、有生计,全面巩固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果,实现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耦合。
也许,宜居与富裕是最能代表新型城镇化未来发展蓝图的词语。未来新型城镇化肯定不会缺少这样几个景象:首先是区域内产业发达、人才集聚、功能完备、设施现代、环境优美、出行方便、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气息浓郁、社区充满活力。而这都需要产城融合才能助力实现。
产城融合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提高了城市效率,生活在里面的人,工作有充沛的精力,生活有足够的时间,老人不再等待子女晚归,孩子不再等着父母接送。高端人才都愿意在这里生活、工作。
这样一个和谐、人文、现代的城市便从理想变成了现实。(记者 杨利伟)